在马鞍山市,一群曾因赌博、诈骗、交通肇事等罪行而偏离人生轨道的女性,正通过一项名为“重塑芳华、回归本真”的帮扶计划,悄然实现人生的第二次绽放。马鞍山市幸福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幸福里”)以专业化、多元化的帮扶服务,为这群特殊群体点亮了回归社会的灯塔。
用脚步丈量初心:一场与“过错”赛跑的温暖行动
“帮扶不是简单的监管,而是用真诚融化坚冰,用专业照亮迷途。”这是幸福里10名专职矫正社工坚守的信念。
2023年11月项目启动伊始,10名社工背着沉重的档案袋,踏遍马鞍山三区三县的街头巷尾。在和县一间昏暗的自建房里,社工艾洁首次见到因赌博犯罪而自我封闭的江某。面对“别管我,我就是个废人”的冰冷回应,艾洁没有放弃,她每天电话“打卡”,时常带着小礼物上门探望,甚至在寒冬揣着暖手宝倾听哭诉。渐渐地,坚冰开始融化。
在花山区,因容留卖淫而自卑的张某始终戴着口罩,低头绞着衣角。为帮她重建自信,社工链接律师开展“以案说法”,并邀请“马鞍山好人”郭幼兰带她参与社区公益。从躲在角落到主动整理物资,张某终于摘下了口罩,红着眼眶说:“原来我也能帮上忙。”
用匠心筑梦:全链条服务体系铺就重生之路
幸福里创新构建“心理疏导+技能赋能+公益融入+就业帮扶”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让矫正帮扶既有温度更有力度。
针对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社工站开通24小时“幸福热线”,并链接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个案疏导。通过沙盘疗法、每周一谈等方式,帮助对象化解心理创伤、重建生活信心。
技能培训则为她们打开新的人生窗口。母婴护理、手工编织、AI电商等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的课程相继开设。40多岁的江某在母婴护理课上认真记笔记,手指被针线扎破也不肯停:“我想靠自己的手艺吃饭。”38岁的丁某则在编织中找到乐趣,每天练习到深夜。
公益实践成为融入社会的“试金石”。元宵节、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里,“欢聚元宵·幸福传递”“暖社区敬老”等活动让对象在服务他人中实现价值。孙某从生活费中挤出2000元捐给困难家庭,田某成了敬老院常客,还主动报名“以身说法”讲堂。
硕果盈枝:297个生命的华丽蜕变
截至2025年11月,幸福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97名女性社区矫正对象实现“零重新犯罪、零缓刑撤销”,九成以上对象心理压力明显减轻,超九成主动与帮扶人员保持常态化沟通。
个体的蜕变见证着帮扶的力量:曾经自暴自弃的江某有了稳定工作,与女儿重归于好;封闭内向的关某走出事故阴影,成为社区“助老志愿者”。在劳动就业方面,130余名对象通过技能培训提升竞争力,30余人持续参与社区公益,不少人的手工编织作品通过公益平台销售。
夕阳西下,幸福里社工站的灯光依旧明亮。10名专联人员的笔记本上,新的帮扶故事还在继续书写。从10双脚步的执着坚守,到297个生命的华丽蜕变,这场温暖的帮扶之旅仍在马鞍山的社区烟火中,续写着更多芳华重生的动人篇章。(通讯员 谈恒成 杜新蒙 记者 李小平)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