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马鞍山市雨山区“师专1958”夜市里香气四溢,星空剧场前人流如织。151个整齐划一的摊位上,本地小吃与网红美食齐聚,文艺表演与休闲消费相映成趣,这片日均客流量数千人的夜经济地标,背后矗立着一道坚实的“法治护栏”。
雨山区司法局主动作为、全程介入,以“全链条护航、精准化服务”模式,为夜市从零散摊贩到规范市集的蜕变,注入持久法治动能。
在“师专1958”夜市筹建之初,针对原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秩序混乱、投诉频发的治理痛点,雨山区司法局提前介入规划环节,发挥合法性审查“防火墙”作用。组织专业法律团队,对夜市运营方拟定的《摊位管理细则》《租赁合同范本》《食品安全责任清单》等10余项文件开展系统性审查,重点厘清摊位管理、消防安全、市容维护等核心权责,确保每一条款于法有据、权责对等。通过源头规避法律风险,既让入驻商户“安心经营有保障”,更让市场管理“有章可循不缺位”,为夜市规范起步奠定坚实基础。
摊位分配是夜市运营的“第一道考题”。面对申请商户远超151个规划摊位的供需矛盾,雨山区司法局全程驻场监督两轮抽签分配全过程,从抽签顺序号抽取到具体摊位选定,司法工作人员对资格核验、现场公证、结果公示等环节进行全流程把控,严格执行“公开透明、机会均等”原则。这种“阳光分配”模式彻底打消了商户对“暗箱操作”的疑虑,尤其保障了原流动摊贩的优先入驻权益,不仅赢得商户广泛认可,更构建起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成为雨山区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
为让夜市“开得好、开得久”,雨山区司法局将“师专1958”夜市打造成基层普法“网红阵地”,依托全区“1+3+N” 普法联盟资源,建立“精准化、场景化、常态化”普法机制。
摒弃单一传单模式,采用“普法小摊+以案释法”双轨形式——在夜市入口设置法律咨询台,安排律师现场答疑。选取摊位纠纷、食品安全、消费欺诈等典型案例,用通俗语言拆解法律条文。让市民在逛吃休闲中轻松获取“法治干货”,推动法治素养提升与夜市氛围相融共生。
从筹建阶段的制度把关,到运营初期的公平护航,再到发展过程的法治浸润,雨山区司法局以“全周期服务”为“师专1958”夜市注入法治基因。这套法治护航“组合拳”,不仅助推夜市成为集“食、游、购、娱”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更实现了“烟火气”与“法治感”的和谐共生。截至目前,夜市商户合规经营率达100%,成为雨山区以法治思维破解基层治理难题、以精准服务激活夜经济活力的鲜活样本,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写下生动注脚。(夏婉菁)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