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一个月就要出监了,现在每天都能通过在线系统学电工知识,还能在读书角查法律条文,心里越来越有底了。”近日,在合肥监狱出监监区的“归正读书角”,即将刑满释放的李某一边翻阅着职业技能书籍,一边讲述自己的变化。
这一变化,正是合肥监狱聚焦罪犯出监适应社会核心需求,从文化浸润、科技赋能、心理疏导三维精准发力,构建全方位出监教育体系的生动缩影。
刑满释放人员顺利回归社会,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合肥监狱立足工作实际,帮助罪犯做好生理、心理、知识三重准备,创新打造出监教育“示范窗”,为他们架起从“高墙内”到“社会中”的“直通桥”。
文化浸润厚植归正根基
走进合肥监狱出监监区,“归正读书角”“归正艺术角”“归正心语墙”三个特色区域格外醒目,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归正”文化矩阵。“以前总觉得自己没文化、没技能,对出去后的生活一片迷茫。在这里看书、写字的日子,让我慢慢静了心,也找到了方向。”正在“归正艺术角”练习书法的服刑人员王某,笔尖落在“洗心革面”四个字上,眼神坚定。
据监区民警介绍,监狱精心打造“归正”特色文化品牌,在书籍甄选上颇费心思:“我们挑选了法律常识、职业技能、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各类书籍近千册,就是希望罪犯能在阅读中汲取知识养分,明白守法的底线,掌握生存的技能。”而“归正艺术角”则为有艺术爱好的罪犯提供了创作平台,绘画、书法、手工制作等活动,让不少人在艺术表达中释放了心理压力,培养了审美素养。
“爸爸,我错了,出去后我一定好好打工,陪您安度晚年。”“归正心语墙”上,这样的字迹虽不工整,却饱含真情。监区民警告诉记者,心语墙成为罪犯倾诉心声的重要窗口,他们把对未来的憧憬、对家人的愧疚与承诺落笔纸上,在相互交流中获得情感共鸣,更坚定了改邪归正的信念。
科技赋能破解教育难题
“出监教育内容多、个体需求差异大,传统课堂教学很难兼顾每个人的情况。”出监监区民警周欣伟介绍,为破解这一难题,监狱创新搭建出监教育在线学习考评系统,让教育更精准、更高效。
在监区的电子学习区,服刑人员张某正通过系统学习“禁毒反诈”精品课程。“我以前就是因为不懂法才犯了错,现在系统里的课程很全面,就业指导、社会保障这些内容都有,我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着学,学完还能在线考试,看看自己掌握得怎么样。”张某点开自己的学习档案,上面清晰记录着学习进度、考核成绩和个性化学习建议。
据了解,该系统整合了20余类精品课程资源,涵盖法律规范、职业技能、社会适应等多个领域。罪犯可通过终端自主安排学习时间,系统则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掌握学习成效,形成“自主学习—在线考评—精准辅导”的闭环模式,切实提升了出监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心理疗愈筑牢回归基石
“很多即将出监的罪犯会面临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若不及时疏导,很可能影响他们顺利回归社会。”出监监区负责人高登表示,针对这一情况,监狱引入艺术疗愈理念,常态化开展绘画疗愈、音乐疗愈等活动。
在一场绘画疗愈活动中,服刑人员陈某画了一幅“全家福”,画面里的一家人笑容灿烂。“我很久没见家人了,心里一直很愧疚。通过画画,想起了以前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也敢去想以后好好弥补他们了。”陈某说,通过几次疗愈活动,他慢慢打开了封闭的心扉,学会了正视自己的错误和负面情绪。
据高登介绍,艺术疗愈是通过非语言的表达形式,让罪犯在创作中宣泄情绪、梳理思绪。合肥监狱会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结合作品解读心理状态,针对性开展疏导辅导,帮助他们培育健康心态;同时,监狱还定期组织“回归模拟”活动,模拟面试、社交场景,让服刑人员提前适应社会角色,增强回归信心。
如今,在合肥监狱的出监教育课堂上,越来越多的服刑人员像李某、王某一样,在文化浸润中明方向,在科技赋能中强技能,在心理疗愈中树信心。下一步,合肥监狱将继续深化出监教育改革创新,不断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方式,用温度与专业为刑满释放人员铺就“归正之路”,助力他们重燃生活希望,成为守法公民,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谭大猛)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