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多元聚力解纷 矛盾“颍”刃而解
来源:记者 仇鹤丹 阅读量:10000 2025-11-25 16:36:32

法官、检察官、民警、调解员“坐诊开方”,群众矛盾调处“挂号问诊”,一站式服务、家门口解忧,“最多跑一地”就能搞定烦心事。这里是阜阳市颍东区综治中心,近年来,它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将多元解纷力量汇聚一堂,把贴心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成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化解矛盾纠纷的“总平台”。

颍东区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在城区中心位置精心打造2000平方米的实体阵地,汇聚行政部门、审判机关、群团组织以及心理服务等43家单位集中办公,精选业务骨干65名,归并优化警民联调、人大政协工作室、法学会服务站等21个功能室,让解纷力量更集中、服务更专业。自建成以来,中心累计接待来访、咨询1.5万余人次,牵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623件。

走进综治中心,不同于传统的敞开式办事大厅,这里被分隔成一个个“包间”式的办公室,每间对应不同职能,基本覆盖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够针对性解决各类矛盾,实现“精准把脉、对症开方”。受理调解的形式类似医院的“挂号分诊”,当事人来到接待前台登记诉求,工作人员录入信息后,根据内容分流至相应部门,精准对接需求。

平台建在“家门口”,“不打烊”办好每件“东家事”。颍东区综治中心聚焦实战实效,优化机制、完善流程、闭环运行,把“有话请您说、有事我来办”的承诺兑现为“颍东的事在颍东解决”的实际成效。一方面,坚持群众诉求全量受理、统一登记,制发“受理告知单”,依托市级统一开发的“阜阳智慧政法”信息化业务协同系统,实现“一案一码”,“线上+线下”融合办理。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区党政负责同志每日轮值、乡村两级预约区级专家调解以及AB岗、首问负责、会商通报等机制,做到“周末不打烊”,确保群众办事随时找得到人。

高效运转的背后,少不了“集成作战”的联合动力。正午镇居民任某和闻某本是一对好邻居,却因为家门口水泥地的修缮问题结怨两年,甚至发生肢体冲突。综治中心接到诉求后,立即组织法院、公安、司法、信访等单位人员组成工作组,进驻乡村实际调查纠纷的起因、经过和争议焦点。随后,综治中心联合当地镇政府、村委会与双方当事人面对面调解,经过多轮耐心协商,最终达成合理方案,邻里嫌隙逐渐消融。

颍东区综治中心充分发挥“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平台作用,构建起15家重点部门集中常驻,20家一般部门轮换入驻,8家特色部门随叫随驻的协同体系,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形成权责明晰、运转顺畅、集约高效的工作格局。两小时化解居间费纠纷、三小时解决土地流转矛盾……多部门力量快速响应、协同发力,将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解纷不仅要快,更要“依法”,才能真正定分止争。2025年4月,颍东区居民王某与陈某某因为婚约解除产生聘礼争议,双方家庭数次协商无果,矛盾逐步升级为言语冲突。综治中心组建由妇联、司法、心理咨询等多领域力量参与的专项工作组:妇联“巾帼调解队”采用“背靠背”沟通法纾解双方心结,司法局“婚姻法律专家团”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展开精准释法。在“自治统筹”和“刚柔并济”的解纷合力下,双方最终握手言和。“我们不是简单的‘和事佬’,而是要找到情、理、法的最大公约数。”综治中心负责人说道。

速度与温度之外,“依法依规”更是颍东综治中心解纷的底线与准则。中心始终将法治思维贯穿矛盾化解全过程,前置调解环节,综合运用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法律监督等方式,搭配司法救助、情绪疏导等人文关怀举措,既厘清法理边界、明确责任归属,又化解当事人心结、促进邻里和谐。此外,中心针对已调解纠纷反映的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开展社区普法宣传,形成“化解一起、教育一片、预防一类”的治理闭环,从源头减少类似纠纷发生。

2024年以来,全区矛盾纠纷化解满意率提升14个百分点,居全省前列,警情、诉情、访情同比下降3.4、3.1、2.1个百分点。作为稳固平安颍东的“压舱石”,颍东区综治中心正以多元融合的解纷模式、高效暖心的服务举措,持续书写基层治理的民生答卷,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记者 仇鹤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