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黟县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了一起合同纠纷案件,原被告双方在法院的主持下达成和解,被告安徽某通信公司支付原告某通信公司16.2万元,答出了化解涉企纠纷的“最优解”,实现了案结事了纾企困。
2024年3月,黄山某通信公司与安徽某通信公司因一份铁塔维护协议结为合作伙伴,却在半年后因合同外工作量计价、系统权限等问题对簿公堂。一方主张另一方违约,要求解除合同并支付工程款、违约金;另一方则针锋相对,诉讼中双方互不相让,矛盾愈演愈烈。
面对这场程序复杂、矛盾尖锐的纠纷,承办法官敏锐地意识到,若仅按程序审理,不仅耗时耗力,更会让两家企业的经营持续承压。于是迅速转变思路,将工作重心从“程序审理”转向“实质解纷”。第一时间组织双方厘清争议焦点,逐项核对合同内外费用,特别是针对合同未明确的“站点环保卫生”等实际工作量,搭建起公平合理的协商平台。
在多次调解中,法官引导双方跳出“意气之争”,共同审视诉讼背后的经营成本:对原告而言,快速回款远比漫长诉讼更有利;对被告来说,解除账户冻结关乎企业生存。最终,在法院主持下,双方各退一步,达成一揽子解决方案:被告支付16.2万元,原告同步解除账户冻结并放弃其他诉请。这场可能旷日持久的纠纷,在两个月内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洪霞)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