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三代掏粪工的初心传承
来源: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檀小川 阅读量:10000 2025-11-21 17:35:24

本报讯(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檀小川)在合肥市庐阳区的环卫队伍里,有一项关于责任与初心的“传帮带”传统,正在三代环卫党员间延续,让清淘岗位成为践行使命、服务群众的生动课堂。

1988年出生的郑隆,于2018年加入庐阳区环卫粪便清掏班组。面对老城区管道老化、油污结块等疏通难题,初来乍到的他常常无从下手。

党员班长刘学义凭借13年的一线经验,主动伸出援手,将自创的“螺旋式清淤法”倾囊相授:“老管道管壁薄,手腕要像拧螺丝一样稳,顺着管道纹路转,既能绞碎油块,又不损伤管壁。”

为帮助郑隆精准掌握“一厕一策”,刘学义带他历时一个月,走遍全区92座公厕,总结出“老城区每周排查、商圈每日巡护”等21条实用经验。

如今,郑隆已成为班组的“疏通能手”,运用“螺旋式清淤法”处理老城区“卡脖子”堵塞问题,效率提升30%。

“我们掏的是脏污,守的是民心。”这句话刘学义常挂在嘴边。2021年,郑隆光荣入党。入党当天,刘学义郑重叮嘱:“党员,就要在群众需要时站出来、冲上去。”

去年冬天凌晨两点,庐阳区逍遥津街道一位80岁老人家中厕所堵塞、求助无门。刘学义立即带领郑隆赶往现场,顶着低温持续疏通两小时,双手冻得通红。老人感动地说:“你们比子女还贴心!这么晚了还来帮忙。”这件事深深触动了郑隆:“原来我们的工作,不是在清理脏污,而是帮群众解决急难愁盼,是焐热人心。”从此,他主动承担夜间应急任务,成为班组“夜间主力”,今年以来已处理12起夜间堵塞求助。

班组虽仅有4人,刘学义却格外重视“传帮带”。针对商业区人流量大的特点,他带领郑隆优化“清运流程”,将“停车接管启动”改为“定点对接”,并提前与物业沟通,在人流较少时段作业,最大限度减少扰民。面对老旧小区公厕位置偏远的实际,他们将“巡回清运”升级为“按需上门”,及时响应群众需求。

郑隆说:“师傅教我不光要把活干好,更要把初心传下去。我也想带徒弟,把‘螺旋式清淤法’和‘一厕一策’教给下一代。”

刘学义的师傅吴保文,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庐阳区的基层党员模范。当年,他带着刘学义走街串巷,反复叮咛:“为民服务是掏粪工的根本。”如今,刘学义将这份精神传递给郑隆,带领班组设立“便民疏通党员责任区”,把每一次疏通视作“为民服务的实践”,把每一次传帮带当作“初心接力的仪式”。

“我们三代环卫人,守的是同一颗初心——让群众用上干净厕所,让城市更加整洁。”刘学义说道。

从吴保文、刘学义到郑隆,三代环卫党员以“传技能、带作风、育初心”的扎实行动,将“掏粪工”这一平凡岗位,打造成“为民服务”的闪亮符号。作为全国住建系统劳动模范,刘学义用劳模的担当,让这里成为初心传承的“红色驿站”。如今,“掏粪工”不再是脏累的代名词,而是党员为民服务的“金字招牌”——他们用双手守护城市洁净,用脚步丈量为民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