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粮食总产创20年新高!宣城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来源:记者 梅觉明 阅读量:10000 2025-11-20 16:55:26

粮食总产创20年新高、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全省第一、家禽养殖规模稳居全省首位……11月19日,宣城市召开“我们的十四五·奋进的新宣城”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胡旭华通报“三农”领域发展成就,“十四五”以来,该市农业农村发展实现质的飞跃,为乡村振兴筑牢坚实根基。

粮食安全是“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宣城坚决扛稳政治责任,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到实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连续多年稳定在126.78万吨以上,2024年更是以130.09万吨创下2001年以来的历史新高。这一突破背后,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坚实支撑——全市高标准农田总面积达225.1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7.8%,“十四五”期间新增的75.38万亩高标准农田,让52.1万亩农田灌溉达标、48.4万亩农田排水无忧,为粮食稳产高产筑牢“压舱石”。

特色产业崛起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家禽年饲养量1.95亿只、茶叶产量3.91万吨,均居全省第一;水阳镇幼蟹产量占全国1/7。”胡旭华用一组硬核数据勾勒出宣城绿色食品产业的蓬勃态势。产业升级不仅体现在规模上,更延伸至全链条——宣州区家禽产业形成从育种到冷链的完整闭环,年综合产值达143.2亿元,冰鲜禽肉占据上海市场超四成份额;水产品加工实现历史性突破,加工产值较“十三五”增长330%。

品牌建设让“宣城农产”更具市场竞争力。全市430个有效绿色优质农产品中,2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数量位居全省首位,“宣州鸡”成功跻身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宣上品”市级区域公用品牌已吸纳82个产品品牌入驻,“宁国山核桃”“旌德灵芝”等一批特色品牌享誉省内外,其中泾县兰香品牌价值达15.58亿元,“好山好水出好品”的口碑持续打响。

科技赋能让农业现代化跑出“加速度”。如今的宣城乡村,自走式采茶机、山核桃采打机等14项丘陵山区专用机具穿梭田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升至86.67%;20个省级数字农业工厂、98个数字应用场景落地生根,植保飞防年作业面积超1000万亩次,智慧农业“宣城模式”初露锋芒。种业振兴同样成果丰硕,“广德毛腿鸡”“徽鲜鸡”等新品种通过国家鉴定,宣粳糯7号等水稻新品种完成省级审定,种源自给能力不断增强。

学用“千万工程”经验,让山水徽韵的和美乡村从蓝图变为现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鲍猛介绍,宣城按“整治—建设—提升”思路梯度培育村庄,累计整治3908个自然村、建设614个省级中心村、创建49个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绩溪、泾县、旌德三县先后获评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升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19%,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4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定在95%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超98%,建制村“村村通快递”“通硬化路”实现全覆盖,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让农民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十四五”以来,宣城累计投入衔接资金20.66亿元,69%精准投向产业,带动脱贫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从2021年的46.94万元增至2024年的105.39万元,增幅超124%。3.2万余名脱贫人口实现稳定务工,74.21%实现“家门口就业”。(记者 梅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