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记者从宣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作为首批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城市,宣城以“一码通”等创新举措破解专利维权难题,实现“快办减费”;与此同时,传承千年的宣纸正式获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戴上“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双重护盾。如今,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正为宣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针对以往企业知识产权维权“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的突出问题,宣城依托国家级试点优势,打出一套制度创新“组合拳”。该市成立行政裁决委员会,明确“简案快办、繁简分流”办案规则;全国首创知识产权纠纷处理“一码通”,让维权流程透明可溯;选聘25名技术调查官,精准破解专业认定难题;构建行政、司法、仲裁衔接的协同机制,一套闭环高效的工作体系全面成型,推动专利维权实现“周期砍半、全程零费”的突破性进展。
数据是成效最有力的注脚。2025年以来,全市已受理知识产权行政裁决案件18件,办结13件。其中,4件作出裁决决定,4件通过“行政调解+司法确认”“行政裁决+仲裁确认”等多元方式高效化解。在燃气具、儿童玩具等涉及公共安全的案件审理中,宣城创新引入人大代表、行业专家参与“参审评议”,确保裁决结果经得起检验,群众满意度达100%。值得一提的是,“一码通”维权、行政裁决委员会机制等宣城首创经验已在全省推广。
如果说行政裁决是创新的“护航舰”,地理标志保护便是特色产业的“金名片”。历经11年不懈攻坚,“宣纸”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于2025年6月正式核准注册,标志着这一千年非遗瑰宝实现“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双重保护,市场辨识度与品牌公信力显著提升。为筑牢宣纸保护屏障,宣城高位统筹设立正科级宣纸产业发展中心,推出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一企一码”溯源管理,并通过公证版权池建设、省级青檀种质资源库申报等举措,从技艺传承到原料保障,构建起全方位、全链条的保护体系。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宣城对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的深耕细作。截至2025年9月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达6909件,高价值发明专利2821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1.34件,以28.6%的同比增幅稳居全省第三;1-9月,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突破20.6亿元,144家企业凭借“专利”获得发展资金,绩溪县“知识产权质押+质量融资增信”模式入选全省十大优秀案例。从覆盖全市的“1+8+8”维权援助网络,到成功帮助企业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挽回损失600余万元,知识产权服务已深度渗透企业发展各环节。(记者 梅觉明)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