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记者从宣城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我们的十四五·奋进的新宣城”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随着泾县电机泵阀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宣城已坐拥3个国家级、2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省级以上集群总数稳居全省第5位。更令人振奋的是,作为两大主导产业之一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今年产值有望突破千亿大关,为工业强市战略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十四五”以来,宣城市坚持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工业经济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5%,较目标任务高出1.5个百分点;2024年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达2946.3亿元,较“十三五”末净增1196.3亿元,全省占比从第9位跃升至第6位。
企业培育是工业发展的核心支撑。市工信局构建起“规上企业为基础、专精特新为骨干、单项冠军为引领”的培育体系,出台专项实施细则强化政策保障。截至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较“十三五”末净增954户,总数居全省第3位;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480户、国家级“小巨人”企业48户,分别位列全省第4位和第5位。2025年新增11户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新增数居全省第3位,中鼎密封件更是通过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复评。
链群融合发力,主导产业撑起“顶梁柱”。宣城以“2+3+4”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骨架,推行“一县一群一策”培育模式,让特色产业集群多点开花。其中,高性能密封件及轻量化汽车零部件等2个集群获评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居全省第4位,10个县域集群实现全省培优育强全覆盖。作为“千亿产业”培育重点,汽车零部件产业今年1-9月产值已达804亿元,同比增长20.4%,全省汽车产业第三城地位持续巩固。两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较全部规上工业增速高出7.7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龙头企业持续领跑,中鼎集团通过全球并购打造智能底盘基地,年销售收入达320亿元;立讯精密“八连投”填补汽车电子短板,华晟新能源则成长为全球最大异质结电池制造商。
转型升级提速,传统产业与未来产业齐飞。宣城坚持“一个产业一个方案”,通过“千企升级”计划推动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转型。富凯特材攻关高端轴承钢,破解“卡脖子”难题;广德南方水泥绿色智能化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30万吨,彰显绿色发展底色。“十四五”前四年,全市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4.6%,新增18家国家级绿色工厂,郎溪经开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在数字赋能下,“鼎造智云”平台赋能千余家企业,规上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建成1家国家级5G工厂、19家先进级智能工厂。同时,依托现有产业优势,宣城积极布局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中鼎集团谐波减速器实现量产,小小科技为知名企业供应高端精密件,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我们通过‘四个一’联系机制、研发专项资金、人才绿色通道等举措,全方位护航企业发展。”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部门联合推行轻微违法免罚清单,为专精特新企业营造优良环境。市工信局将持续深化链群融合,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记者 梅觉明)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