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里有纠纷,要么争得面红耳赤,要么不知道找谁评理,现在有了‘调解+律师’双保障,半个月就解决了我的香樟树赔偿问题,太省心了!”近日,无为市蜀山镇蜀山社区村民张某的真切感叹,道出了群众对当地平安建设的认可。为扎实推进平安蜀山、法治蜀山建设,蜀山镇立足基层治理实际,创新推出“架构赋能+专业赋能+源头赋能”三级平安建设模式,以“镇调解委员会+村部调解委员会”两级架构为骨架,走出了一条具有蜀山特色的平安治理之路。
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打破传统调解“各自为战”的格局,蜀山镇构建起“村部调解先行、镇级统筹化解”的分级响应机制,让纠纷化解更高效。村部调解委员会聚焦邻里口角、宅基地边界等“微纠纷”,由熟悉乡情民意的本土“明白人”牵头,凭借“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快速介入,化解成功率高达92%;镇调解委员会则专攻跨村纠纷、复杂损害赔偿等“难纠纷”,整合司法、公安等专业力量,联动律师提供法律支撑,形成化解合力。今年以来,两级调解委员会累计联动处置纠纷37起,其中29起在村部层面成功化解,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律师包村让法律服务“零距离”
针对乡村群众“学法难、维权难”的痛点,蜀山镇司法所联合安徽有为律师事务所,创新推出“1名律师+4个村+N项服务”的精准对接模式,为全镇17个村(社区)配齐4名专职律师,实现法律服务无死角覆盖。各村部通过公示栏、微信群同步公开律师姓名、联系方式及服务范围,群众遇到婚姻家庭、债务纠纷、土地流转等法律问题,无需奔波,可直接通过村部对接律师,享受免费咨询、证据指导、调解辅助等一站式服务。
今年10月,村民张某栽种的香樟树被周某误砍,双方就赔偿金额争执不下,始终无法达成一致。张某通过村部公示的联系方式找到包村律师后,镇司法所第一时间联动律师介入调解。律师现场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物权保护相关条款,协助双方搜集树木价值、侵权事实等关键证据,再结合情理与法理耐心疏导,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赔偿协议,张某顺利拿到损失费用。“不用跑远路、不花一分钱,律师和司法所一起帮我解决了难题!”张某的满意反馈,正是该模式成效的生动写照。截至目前,包村律师累计提供法律咨询50余人次,参与调解纠纷15起,出具专业法律意见10份,让“遇事找法、办事依法”逐渐成为乡村群众的自觉选择。
推动平安建设从“被动化解”到“主动预防”
跳出“事后调解”的传统思维,蜀山镇以“数据研判+精准普法”构建矛盾源头预防闭环,从根本上减少纠纷发生。通过分析近半年矛盾纠纷数据,该镇发现80%的纠纷源于群众法律认知缺失,为此针对性开展“法治进乡村”系列活动:律师结合典型案例制发通俗易懂的宣传册,调解员现场“以案释法”讲解法律常识,村部则通过大喇叭循环播报、微信群精准推送等方式普及法律知识,同时清晰张贴各级调解委员会联络方式与对应律师联系方式,方便群众随时咨询求助。
如今,蜀山镇群众主动寻求法律帮助的比例从35%提升至72%,暴力维权现象同比下降40%,平安建设成功从“被动化解矛盾”转向“主动预防风险”。近半年来,通过“三级赋能”模式,蜀山镇辖区违法犯罪类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18%,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群众安全感与满意度持续提升。(贺彤)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