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充电桩数量快速增长,但充电设施安全隐患也日益凸显,部分站点消防器材缺失、警示标识不明、设备维护滞后等问题,成为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 “隐形炸弹”。为破解这一治理难题,今年6月,大观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组启动新能源充电设施安全专项监督行动,以法治力量筑牢安全防线。
办案组通过调取行业数据、实地走访摸排,对辖区内停车场、商圈等重点区域的充电站点开展全面检查,重点核查充电桩产品合规性、消防设备配置、安全警示标识设置等关键环节。经查,5处充电站存在未配备灭火器、安全标识缺失、部分消防器材过期等明显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短路、起火等事故,将严重危及群众安全。
针对排查发现的问题,该院迅速立案审查,与相关职能部门召开磋商会议,厘清监管责任边界,并以公开宣告方式送达检察建议书,明确要求:限期整改涉案站点隐患,更换过期消防器材、补全安全标识;开展辖区全域排查,建立隐患台账;健全长效监管机制,督促运营方落实主体责任。
检察建议发出后,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成立主要负责人牵头的专项工作组,制定 “排查 - 整改 - 联动 - 巩固” 四步工作法,全面推进专项治理。工作人员逐站逐项对照整改清单,完成灭火器更换与压力检测,为所有充电设施加贴规范标识,确保隐患整改不留死角。
如今,走进大观区各新能源充电站,整齐摆放的消防器材、清晰醒目的警示标识、规范有序的充电环境,让车主们充电更安心。此次专项行动不仅解决了5处站点的具体隐患,更推动形成 “检察监督+行政监管+企业主责” 的协同治理模式,为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扫清了安全障碍。
“从一纸建议到全域治理,这‘桩’事的顺利解决,是检察监督与行政履职良性互动的成果,更是检察机关以法治力量守护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安庆市大观区检察院检察长欧阳水根告诉记者。(通讯员 史菲 记者 王原)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