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王玉琪 记者 吴文珍)在标的额超百万元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中,“回款难、执行久、矛盾深”向来是困扰双方的突出痛点。日前,淮南市大通区人民法院特邀律师调解员成功化解一起典型案件,不仅推动欠款方一次性全额履约,还为被告方免除高额滞纳金,同时借助法院出具调解书的形式强化履行保障,明确“逾期即申请强制执行”条款,实现纠纷高效、专业化解。
原告某物业公司与被告淮南某置业投资有限公司本是长期合作伙伴。2022年9月,双方签订服务合同,约定置业公司每月10日前向物业公司支付月度服务费。依据协议,物业公司为置业公司开发的小区及营销中心提供全方位服务,涵盖公共秩序维护、清洁卫生清理、绿化养护、客户服务、工程设施设备管理及保养等多项内容。
然而,自2022年11月起,受房地产市场波动影响,置业公司销售遇冷、资金周转承压。加之双方对部分服务的具体标准产生分歧,置业公司开始未能按时足额支付费用。多次沟通无效后,欠款本金连同逾期利息已累积至122万余元。昔日伙伴关系降至冰点,物业公司诉至法院。
大通区法院特邀律师调解员接手案件后,并未局限于表面事实,而是通过电话沟通与实地走访,细致梳理合同条款及实际服务证据,精准把握双方核心诉求:置业公司并非恶意拖欠,其希望“减免不合理费用、缩短履约周期”,物业公司则追求“快速回款、降低维权成本”。基于此,调解员提出“免收滞纳金+一次性全额付款”的核心调解方案,物业公司同意免除全部逾期付款利息及维权费用,将支付总额明确为110万元;置业公司则承诺一次性付清该笔款项。为避免调解后出现“反悔、拖延付款”等问题,调解员引导双方将协议提交法院,由法院出具调解书予以确认。同时增设了“逾期履行可直接申请强制执行”制约条款。无需另行诉讼,以司法强制力为协议履行筑牢刚性保障。
最终,这笔拖欠三年的百万物业费纠纷,仅用一个多月便完成证据核对、协商谈判、协议签署及司法保障全流程,不仅大幅减少了双方的时间成本,避免商业综合体因诉讼陷入负面舆情,还让原本对簿公堂的两家企业,得以维系过往的合作关系。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