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杨穹琼 蔡卫强 记者 吴文珍)一笔6万元的借款,一度让友谊蒙上阴影;一次耐心的调解,最终让破裂的关系重归和谐。日前,淮南市潘集区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在承办法官的专业引导与耐心沟通下,原本针锋相对的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纠纷得以圆满化解,多年的友谊也得以挽回。
原告刘某与被告朱某是朋友关系。2021年,朱某以生意周转需要为由,共计向刘某借款6万元,并承诺三个月后一并还清。然而借款到期后,朱某屡次以各种理由推脱还款,刘某多次催讨未果后,诉至法院。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迅速展开工作,仔细查阅案卷材料,全面梳理微信转账记录、现金交付情况等关键证据,并与双方当事人进行了深入沟通。“当初完全是出于对朋友的信任才借钱,没想到会拖这么久,心里确实很失望。”调解过程中,刘某道出了自己的心声。面对朋友的指责,朱某也表达了歉意:“确实是我的问题,这段时间手头比较紧张,不是有意拖欠的。”
捕捉到双方关系修复的可能性,法官适时引导二人换位思考:“你们有多年的友情基础,如果因为这笔借款而让友谊破裂,实在可惜。能否各自退让一步,共同商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还款方案?”
在法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耐心调解下,气氛逐渐缓和。刘某考虑到朱某的实际困难,同意其以分期方式偿还6万元借款;朱某也郑重承诺将严格按照还款计划履行义务,不再失信。最终,双方在法庭上握手言和,一场持续多年的借贷纠纷得以妥善解决。
“民间借贷多发生在亲友之间,解决纠纷不仅关乎资金追索,更涉及人际关系的修复。”承办法官表示,近年来,潘集区法院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理念,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注重调解优先原则,力争从源头化解矛盾。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