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吵得快要动手,多亏乡里同志一边拉着劝,一边讲法律、说情理,心气顺了,问题也就解决了。”日前,在马鞍山市雨山区佳山乡综治中心调解室,居民费女士谈起此前的离婚纠纷调解,仍感慨不已。此前,这对夫妻因家事发生激烈冲突,乡综治中心联动多部门迅速介入,通过倾听安抚与“法理情融合”调解,援引民法典相关条款,引导双方理性沟通,最终促成双方和解。
今年以来,佳山乡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紧扣“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目标,深入推进“警地融合”工作机制,通过多元调解、警网融合、群防群治与普法宣传相结合,推动治理资源下沉、服务前移,切实提升群众的安全感与满意度。
多元调解精准施策
“不能等矛盾闹大了再管,要把功夫下在前面。”这是佳山乡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此,该乡综治中心整合社区民警、村(社区)干部、驻点法官及法律顾问等专业力量,组建“多元调解先锋队”,对各类纠纷实现“分类施策、专业调处”。
为实现源头治理,佳山乡将工作重心前移,秉持“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的理念,充分发挥综治中心调度中枢作用,并借助预警台账及警网协同模式,对重点领域矛盾进行常态化排查,确保精准介入。截至目前,已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57起,化解率达到100%,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警网融合效能提升
“以前办事要跑派出所,现在民警就在网格里,有事随叫随到。”东方翡翠小区居民计德翠的这番话,道出了佳山乡“警格+网格”融合模式带来的实实在在变化。
为促进基层警务融入党务、政务,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升级”,佳山乡将全乡154个网格同步打造成“警格”,推行社区民警嵌入网格机制,10名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副书记,实现“警格网格一体运行、人员职责双岗融合”。
在此基础上,佳山乡构建了“1+N”治理模式,即一名“两委”民警包联一个网格,配强多名网格员、志愿者,确保力量下沉、任务落实。通过建立“信息共享、任务共担、问题共解”制度,落实“小事网格就地办、中事警格专业办、难事联动协同办”分级处置机制,系统性提升了响应速度与处置效率。
群防群治共建平安
每当夜幕降临,一支由社区民警带队,党员、热心群众共同参与的守护平安义务巡防队,穿行在佳山乡的街头巷尾,成为一道独特的“平安风景线”。
“每天晚饭后散步,都能看到熟悉的身影,心里特别踏实。”居民李女士的感受,道出了辖区群众的共同心声。佳山乡将“一格一警”与群防群治相结合,发动群众力量组建守护平安义务巡防队,常态化开展巡逻防控和入户走访。这种“民警带队、群众参与”的模式,既弥补了警力不足的短板,又拉近了警民距离。今年以来,巡防队累计开展巡逻2700余次,及时劝阻各类危险行为18余起,协助排查安全隐患30余处。
普法宣传入脑入心
“以前遇到问题不知道找谁,现在网格群里经常发普法文章,心里有底了!”家住春晖家园小区的吴阿姨,如今把网格微信群当成了“随身法律顾问”。
为从源头减少矛盾纠纷,佳山乡深化“线上+线下”普法联动模式。线上依托警民议事厅、网格微信群等平台,定期推送反电诈知识、典型案例解读、法律条文解析;线下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让法律知识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我们不仅要化解矛盾,更要通过普法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法治意识,从源头上预防纠纷。”佳山乡综治办副主任王明龙表示。
据统计,今年以来,佳山乡矛盾纠纷发生率同比下降31%,刑事案件与治安案件分别下降20.2%和12%。联动高效处置网格事件326起,基层治理响应效率明显提升。
“基层治理的关键在协同,核心在长效。”佳山乡党委副书记钱晨表示,将持续推动各方力量协同发力,在矛盾预防和精细服务上深耕细作,让平安建设的成果更加可知可感。(姚浩)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