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3天就解决了滞港费纠纷,不然船停一天,损失就多一天!” 近日,长江芜湖中洋码头的江风里,船主汤某握着长航公安局芜湖分局和县派出所民警的手,连声道谢。这场曾剑拔弩张的纠纷,在水上公共安全共建区平台的联动调解下圆满化解,成为该所守护长江和县段航运平安的生动注脚。
地处皖江东部的郑蒲港新区,坐拥9公里长江深水岸线,常年水深保持在10—20米,是连接南京都市圈与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节点,这里不仅是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区域,更矗立着总投资15亿元的皖江公铁水联运通用码头,年设计吞吐量超2000万吨,往来船舶络绎不绝,航运需求日益复杂。
和县派出所便扎根这片繁忙水域,肩负着长江和县段核心水域的治安管控重任。其管辖范围涵盖郑蒲港作业区及皖江港周边关键水域,覆盖27个已建泊位及3个在建泊位,直面日均密集往来的各类船舶与复杂航运需求。
2023年10月,总面积达225平方千米的长江郑蒲港段水上公共安全共建区正式成立,这一横跨和县核心航运区域的治理平台,创新性聚合19家成员单位力量,将办公室直接落户在和县派出所,为这条“黄金水道”筑起矛盾化解的第一道防线。
作为平安长江建设的主力军,和县派出所依托共建区平台,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工作原则,深度融入船舶交易、港口作业、薪酬结算等各类水上纠纷处置中。
今年9月,一场关乎几十名船员“过节钱”的纠纷牵动人心。“皖中兴XX” 等7艘船员与货主,因运费和滞港费拖欠僵持月余,涉及货物价值数百万。眼看双节临近,薪资迟迟未结,双方情绪愈发激动,矛盾一触即发。
和县派出所第一时间启动共建区多元解纷机制,联合武汉海事法院芜湖法庭、芜湖海事局组建调解小组,联动郑蒲港综治办、白桥镇政府等单位形成合力。“我们一边给货主算‘法律账’,明确违约后果;一边给双方算‘经济账’,讲清滞留对港口周转和船舶运营的双重损失。”参与调解的民警介绍,通过“背对背”沟通与“面对面”协商的组合策略,最终促成双方签订和解协议,部分款项当场兑付,让船员们带着安心过节。
这起重大纠纷的化解,正是共建区机制优势与辖区治理需求精准匹配的体现。而在日常警务中,这样的联动场景随处可见:3月,民警联合司法部门调解船舶买卖螺旋桨归属纠纷,2小时促成和解,避免了船舶滞留码头影响港口调度;7月,通过法理情理双重疏导,为讨要两年工资的船员马某追回薪酬,保障了水上从业者权益;8月,针对三方债务牵连的货物处置纠纷,运用“所内调解 + 网上联调”模式厘清症结,确保郑蒲港货物周转不受影响……截至目前,和县派出所依托共建区平台已成功化解各类水上纠纷 60 余起,涉及金额超千万元,涵盖了航运全链条的常见矛盾类型,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群众认可。
“和县段长江是‘八百里皖江’的重要深水港区,每天船舶往来密集,纠纷化解效率直接关系航运安全与县域临港经济发展。”和县派出所所长冯松表示,针对辖区码头密集、联运频繁、跨省航运往来多的特点,共建区建立的信息共享、联合处置、跟踪回访机制,让矛盾化解从被动应对 转向主动预防。通过定期研判航运纠纷特点,提前在“解纷芜优”平台预置调解力量,联合海事、地方公安等部门在皖江港、郑蒲港等重点区域开展普法宣传,今年辖区纠纷发生率同比下降 28%。
(记者 李斐 通讯员 顾轩 郑顺利)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