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执行,在稻谷飘香时
来源:通讯员 张乐阳 黎明畅 阅读量:10000 2025-11-13 20:21:20

金秋时节,稻浪翻滚,本是丰收喜悦的时刻,但对于被执行人张某而言,心头却压着案件执行的重担。与此同时,申请执行人李某正为住院父亲的医药费焦急万分。

案件的起因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张某是六安某乡镇种粮大户,2021年,张某因资金周转需要,向李某借款5万元。因张某始终未能履行还款义务,李某诉至六安市裕安区人民法院,后法院判决张某偿还借款本息合计5.7万元。但判决生效后,张某依然迟迟不能履行,李某无奈,向裕安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第一时间通过网络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名下账户进行查询,然而其名下并无足额存款、房产等可供执行的财产。更让执行法官揪心的是,申请人父亲因病住院,正在上大学的女儿学费还没有交,积蓄所剩无几,这笔执行款成了家里的“救命钱”。“我知道他一时半会儿也还不上全部,但我父亲住院每天都要花钱,我实在是没办法了……”电话那头,申请人向执行法官哭诉道。

面对申请人的急切需求和被执行人的实际困境,执行法官没有简单以“无可供执行财产”而终结本次执行。他多次联系被执行人,一方面严肃告知其拒不履行生效裁判文书规定义务的后果,另一方面也耐心搜寻财产线索,寻找其他履行债务的可能。

执行法官一次次与双方当事人沟通,仔细翻阅原审卷宗,敏锐地捕捉到一个关键信息:张某是当地种粮大户,且今年承包了数十亩农田种植水稻。11月正值水稻收获季,执行法官立即对被执行人承包农田进行察看,发现今年的收成特别好,沉甸甸的稻穗饱满低垂,虽未完全熟透,但已经透露出沉稳的丰收底气。而这片金色的稻田,便成为破解执行僵局的希望所在。

时机就是战机。执行法官深知,农作物销售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必须抓紧时间,尽快收割销售。他立即联系被执行人,明确告知其收入所得属于可供执行财产,必须用于履行还款义务。同时,执行法官也向其转达了申请人父亲住院、女儿上学,急需用钱的特殊情况,从法理和情理的双重角度做被执行人的思想工作。

经过充分释法说理,被执行人表示愿意积极配合。在执行法官的监督与协调下,被执行人将首批收割、售卖的稻谷所得1.9万余元用于支付本案案款。在收到第一笔执行款后,11月4日,申请人通过微信向执行法官表示感谢。

一句朴素的“谢谢”,便是对执行法官奔波与付出的最高肯定,执行法官也将持续跟进后续稻谷售卖情况,力争全部执行到位。穷尽任何财产调查措施,运用智慧破解难题,将温情贯穿工作全过程,这便是裕安区法院执行工作的生动缩影。(通讯员 张乐阳 黎明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