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文化与现代司法相遇,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在钟馗故里灵璧,一场传统司法智慧与现代检察理念的法治对话正在精彩上演。面对群众“有纠纷不愿诉、诉后难了断”的民生痛点,灵璧县人民检察院创新打造“馗乡·智慧民行”品牌,让钟馗故里的正义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全新生命力,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诠释着“检察为民”的深刻内涵。
一纸鉴定 揭开冒名离婚真相
2024年初,一桩看似普通的案件引起了检察机关的注意。张某某诉灵璧县民政局婚姻行政登记案中,当事人从外地委托律师赴灵璧诉讼,却放弃了笔迹鉴定申请,在被驳回后也未提起上诉。
“案件存在诸多不合常理之处,我们必须查个水落石出。”办案检察官的坚持最终让真相浮出水面:笔迹鉴定结果显示,2018年的离婚登记中,竟是他人冒用张某某签名办理。检察机关随即发出再审检察建议,并联合法院、民政部门多次沟通,最终帮助当事人完善了婚姻解除的登记程序,让这起持续多年的行政争议得到圆满解决。
注重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解决群众烦心事。据介绍,灵璧县检察院立足实际,将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融入检察监督全过程,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化解。同时健全与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沟通联系机制,牵头与灵璧县人民法院、灵璧县司法局会签了《关于强化协作配合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相应的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机制。
机制建立后不久,灵璧县检察院受县法院邀请,参与姬某诉灵璧县禅堂镇行政赔偿等两起案件的行政争议化解工作,积极配合法院促成双方协商,最终诉争双方得以和解。
“我们不仅要办案,更要解决问题。”该院副检察长戚庆光介绍,这种协作机制让司法资源形成合力,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一场听证 化解叔侄十年心结
检察听证是践行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以诉源治理促国家治理的能动履职。近年来,灵璧县检察院将检察听证会作为化解矛盾的“金钥匙”,运用法律梳理案件实质,缓解各方对立情绪,既解法结、又解心结,为化解矛盾纠纷增添了温暖的柔性力量。
“这4万元到底是借款还是还款?”谢氏叔侄因一笔款项对簿公堂,而背后还牵扯着复杂的工程款结算问题。承办检察官敏锐地意识到:“这不仅是一笔经济账,更是一本亲情账。”
灵璧县检察院创新运用检察听证,为这对积怨已深的叔侄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听证会上,检察官结合听证员评议意见,从法、理、情多角度耐心释法说理。最终,双方签订和解协议,申请人主动撤回监督申请,破裂的亲情得以重续。
在胡某某建房施工合同纠纷案中,检察官不仅多次联系双方,更是多次到现场查看房屋状况,最终在村委会和司法所的见证下,让积怨多年的邻里重归于好。
据介绍,该院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探求争议双方利益的矛盾点、平衡点,充分向当事人释法说理,将“三个善于”融入办案全过程、各环节,通过联络村两委社区,入户走访,全面了解纠纷过程、寻找化解纠纷的切入点,形成工作合力,达到案结事了人和目的。
一份建议 突破刑民交叉困局
每一个司法案件都承载着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再小的案件也关系民生、连着民心。灵璧县检察院民事检察部门牢固树立精准监督理念,防止就案办案、机械司法,健全多元化监督新格局,深化文书说理,提升监督的精准性。
该院办理的李某与卓某的婚约财产纠纷系列案,就展现了检察机关在复杂案件中的监督智慧。4起案件中,检察官发现原审被告李某已涉嫌刑事犯罪,民事纠纷与刑事案件实为同一事实。
“这种情况下,案件已超出普通民事纠纷范畴,必须通过检察监督予以纠正。”检察机关及时发出再审检察建议,在与法院充分沟通后获得采纳。庭审中,检察官将心比心向诉讼当事人讲清“法理”、讲明“事理”、讲透“情理”,民事诉讼案件原审原告当庭表示要追究李某的刑事责任,并愿意通过刑事诉讼程序获得赔偿。法院最终依法撤销原民事调解书,引导当事人通过刑事诉讼程序维权。
“民行检察官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法律事实中准确把握实质法律关系。”该院第四检察部卓之侨介绍,该院坚持通过对确有错误的民事裁判进行检察监督,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在法理情的有机统一中实现公平正义。
品牌引领 彰显司法为民实效
“作为钟馗故里,我们的正义文化基因深厚,立足于此,我们始终紧扣群众纠纷化解的核心诉求,坚持‘不只是办案,更要解心结’的工作理念。”三年来,“馗乡·智慧民行”品牌已成为灵璧检察的亮丽名片。民事检察工作连续三年全市考评第一,2名干警入选全省民事行政检察人才库,1人获评全省优秀办案检察官。
从扶贫领域支持起诉助力农民工维权,到服务“百亿轴承产业园”设立专门工作室;从监督渣土车交通安全,到推动民法典深入民心,灵璧县检察院以品牌为引领,聚焦和解息诉、案结事了、争议化解等方面,有效化解各类矛盾,促进案结事了人和,也让检察工作更加贴近民生。
“品牌创建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灵璧县检察院检察长闫海涛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馗乡·智慧民行”建设,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抵达百姓心间,为新时代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灵璧经验。(本报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王冉)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