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至7日,由安徽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总工会、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省妇女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25 年安徽省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技能竞赛决赛” 在池州市圆满落幕。本次赛事作为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年度重大赛事,汇聚了16个地市160名执法骨干同台竞技,考核维度覆盖非现场执法全流程。经过多轮激烈角逐,淮南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凭借过硬本领脱颖而出,斩获集体二等奖(总成绩第三名),2名队员获评“全省先进个人”,终结了长达六年的 “陪跑” 历史,书写了非现场执法能力蝶变的精彩答卷。
顶格战法破困局 立誓突围勇破冰
安徽省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技能竞赛已连续举办六届,从最初的单一污染源自动监控考核,逐步升级为覆盖全年、全员、全流程的综合能力比拼,成为检验各地执法水平的重要标杆。此前五届赛事中,淮南市成绩长期靠后,暴露出执法队伍基础薄弱、技术应用滞后、专业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成为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的“心腹之痛”。
面对窘境,淮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痛定思痛,以 “知耻后勇、破釜沉舟” 的决心打响 “翻身仗”—— 将非现场执法能力建设列为“一号工程”,把竞赛争先进位作为年度核心攻坚任务,立下“必须突破”的军令状。局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全程督战,通过专题部署、定期调度,构建 “党组统筹、支队牵头、全员参与” 的工作机制,形成 “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的责任闭环,以空前力度推动能力提升。
系统备战强根基 精准施策育尖兵
本次竞赛分市级预赛、省级决赛两个阶段,涵盖知识竞答、理论测试、案件分析、装备操作、VR 执法模拟及日常工作评估等多个环节,全面考验选手综合素养。淮南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摒弃临时突击的旧模式,打出 “理论筑基、实操强能、科技赋能、实战砺剑” 的立体化备战组合拳。
该支队打破部门壁垒,整合全市最优执法资源,通过初试预赛优中选优,组建10 人“攻坚专班”与“竞赛小队”,制定“作战图”“时间表”和“菜单式”培训计划。特邀全国、省、市三级行业专家、先进模范每周开展专题授课与实操训练,聚焦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装备操作等核心内容,实现 “全覆盖、无死角” 精准提升,为逆袭突围筑牢组织与能力根基。
日夜鏖战磨利剑 厚积薄发待亮剑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全体参赛队员秉持淮南生态环保铁军的韧劲与担当,以“白 + 黑”“5+2”的高强度模式投入集训。围绕污染源自动监控、无人机巡查取证、便携式烟气分析仪操作、移动源尾气监测等核心技能,队员们苦练装备操作、钻研理论知识、复盘典型案例,在VR模拟场景中锤炼应急处置能力,在数据研判中练就 “火眼金睛”。
从年初到决赛前夕,会场、训练场、实验室、监控平台前处处可见队员们鏖战的身影。汗水浸透制服,数据堆叠成山,日复一日的坚守换来了 “理论素养 + 实操能力” 的双重飞跃,更推动非现场执法技能与日常监管深度融合,执法效率与精准度大幅提升,彰显了 “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 的铁军风貌。
决赛场上展锋芒 六年破局终蝶变
决赛现场高手云集、竞争白热化,六大考核环节赛程紧凑、环环相扣。淮南参赛队员沉着应战、团结协作,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娴熟的操作技能、精准的临场判断和默契的团队配合,展现出脱胎换骨的精神风貌,在强手如林的角逐中脱颖而出,成功实现 “零的突破”,用实力改写了长期落后的局面。
以赛促干启新程 续写生态守护篇
从六年“跟跑”到全省“标兵”,从能力短板到竞争优势,淮南生态环保铁军的逆袭之路,是一场破釜沉舟的攻坚之战,一次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更是科技与制度双向赋能的生动实践。此次跨越不仅标志着淮南非现场监管能力的系统性提升,更彰显了科技赋能环境执法的阶段性成果。
“百尺竿头思更进,策马扬鞭自奋蹄。”荣誉既是肯定,更是鞭策。淮南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将以此次竞赛为契机,深化 “以赛促学、以学促干、以干促优” 理念,持续推进执法队伍专业化、规范化、智能化建设,不断提升非现场执法的精准性、高效性与权威性,全力锻造生态环保铁军,为守护淮南碧水蓝天、打造山水秀美的生态城市名片注入更强动力。(张驰 孔宪姣)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