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下午,安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决胜‘十四五’ 奋进新安庆”系列创新发展专场主题新闻发布会。安庆市发改委、安庆市科技局、安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安庆市财政局(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在发布成绩的同时,还回答了记者关切的问题。
“十四五”期间,该市汽车及零部件、化工及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均突破千亿元,在汽车产业方面,安庆市注重引导创新资源向智能化、轻量化等关键技术领域集中,连续两年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遴选了一批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能力项目,涵盖轻量化部件到智能网联系统等多个领域。
人工智能是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该市将其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 底层基础加快建设。已建成智能算力400P,形成了以安庆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安庆云谷”、潜山数据中心及宜秀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核心的算力集群。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已建成经济运行、民生服务、城市治理三大主题库和人口、法人、信用、宏观经济、电子证照、地理信息6大基础库,完成数据编目1.66万个,归集数据248.8亿条。
场景生态加快构建。面向重点园区和关键企业,征集、遴选,绘制应用场景机会清单及能力清单,推动优质应用场景开发开放。围绕政府治理、社会民生、产业升级、科技创新、通用人工智能等方向开展场景创设。截至目前,3个场景案例列入省级通用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标杆;市文旅集团牵头的创新项目列入省项目榜单;宜秀获批省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园区。
产业生态逐步完善。形成了“一园两区多点”的特色布局。“一园”是宜秀创新产业园,聚集了算力、场景、解决方案等资源;“两区”是岳西县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和安庆经开区空天信息产业聚集区;“多点”即依托各县(市、区)优势产业实现“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已聚集朴津智能、大有时空、易刚电子、中古文物、银边医疗等重点企业82家。
近年来,该市聚焦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态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制定《安庆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安庆市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县域—市级—省级—国家级”的梯次培优机制,健全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级—专业型—行业型(区域型)”的循序培育体系,3家单位获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6家平台入选安徽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打造市级场景试点示范31个、平台14个。
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围绕重点骨干企业培育一批行业标杆和试点示范,引领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3家企业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4家企业入选国家5G工厂。2025年,申洲针织、联河股份入选省级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桐城经开区、怀宁经开区入选省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营造数字化转型氛围。全方位开展宣传培训和供需对接,举办工业互联网“头脑风暴”沙龙、长三角5G+工业互联网大赛、安徽省首席信息官峰会、工业数字经济大讲堂等活动,线下宣传培训超3000人次,线上超10万人次。建设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池,聚集中国信通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等省内外76家工业互联网赋能企业,为制造业企业提供评估、诊断、改造、服务等一揽子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潜在的资源能够转化为推动创新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安庆市财政部门在“十四五”期间是如何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效益的? “十四五”期间,该市坚持资源资产化、资产资金化、资金资本化,不断创新工作打法,不断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千方百计让资产活起来、让资本优起来,让资金留起来,主要做了三个方面工作。 盘活资源资产资金。 大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清理结转结余资金,统筹用于发展急需和创新领域。推广应用政府公物仓,加大行政事业性资产调剂共享,资产调剂使用率全省第二,节约资金1.8亿元。分类推进国有“三资”盘活,通过市场化方式唤醒“沉睡资源”。滨江ECD、集贤时空、秦潭教苑等项目通过“政府+国企+资本”的方式,把旧“包袱”变成了新财富,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资监管,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实体经济和创新领域。引导国有企业更大力度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资产重组、基金撬动、战略合作等方式,布局生命健康和生物科技、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组建成立人才集团、文旅集团,全面整合人才、文旅等资源,筑牢发展的人才根基,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按照市场化原则,推进国有企业整合重组,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
精准配置金融资源。 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宗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优化信贷结构,增加对先进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的信贷投放。截至9月底,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522.1亿元,同比增长16.5%。探索碳账户挂钩贷款、林业碳票质押贷款等绿色信贷业务,创新打造“宜绿贴”绿色票据再贴现品牌,发展绿色金融。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小微、“三农”等重点领域,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岳西、太湖相继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记者 王原)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