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戴晓玲)“感谢你们啊,我都没出村就解决了赡养纠纷,服务真是送到了我们心坎上!”11月6日,家住肥西县山南镇张大爷紧紧握住村法律顾问的手,一个劲地道谢。这温暖的一幕,正是肥西县法律援助中心精心打造老年人权益保障“暖心工程”,以法治春风温暖“银发岁月”的生动缩影。
当“银发浪潮”迎面而来,如何以法治之名,回应那些步履蹒跚的期待?肥西县法律援助中心给出的答案,不仅藏在一次次延伸到老年人身边的普法课堂里,还写在了“定点坐诊”“主动上门”这些“家人式”的服务中,融进了一场场化解心结的温情调解中。近日,该中心获评2025年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
记者了解到,为打通服务老年人的“最后一公里”,肥西县法律援助中心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法律服务矩阵,在14个乡镇(园区)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全覆盖,为每个村居配备专属法律顾问,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专业法律支持;在县法院、检察院、劳动仲裁委等8个关键场所设立法律援助值班点,由资深律师轮流“坐诊”,实现纠纷化解与法律服务的无缝衔接。
“这种‘阵地化+网格化’的布局,彻底改变了老年人‘维权跑断腿’的困境。”据介绍,自2022年以来,该中心已累计办理涉老法律援助案件300余件,提供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有人帮”的服务承诺。
“大家可别轻信免费体检送保健品的套路,这可是诈骗分子的常用伎俩。”在上派镇法治公园的树荫下,志愿者正用地道的肥西方言讲解着养老诈骗案例,引得老人们频频点头。在县老年大学的“银龄普法课堂”上,退休司法干警正用通俗语言解读遗嘱公证知识。乡镇集市里,志愿者递出的《法律服务便民联系卡》上,12348法律服务热线与村居法律顾问联系方式清晰明了……这些都是肥西县法律援助中心针对老年人认知特点创新推出的“拉家常式”普法模式。他们将法律课堂搬到公园、社区、老年大学等老年人集中的场所,从防范电信诈骗、养老理财陷阱到解读赡养义务、遗产继承等高频法律问题,普法内容精准对接老年人需求。

2022年以来,全县已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40余场,发放宣传材料与普法用品5000余份。“学了遗嘱公证知识,心里更有底了,以后办事就知道找谁了!”这些感慨,道出了众多老年人的心声。
“70岁以上老人优先办理,行动不便的我们上门服务。”在肥西县法律援助中心大厅,接待人员的告知和承诺彰显着对老年人的特殊关爱。针对老年人行动迟缓、维权能力较弱等特点,该中心创新推行“四心办”服务法,用细节传递法治温情。
所谓“四心”,就是热心、暖心、用心、尽心。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该中心不仅开通70岁以上老人“三优先”绿色通道,实现受理、指派、办理全流程提速,平均办理时限缩短30%,同时,变“坐等申请”为“主动上门”,为失能、独居等特殊老人提供上门受理、代写文书等“家人式”服务。此外,中心还联合公安、妇联、民政等部门建立涉老纠纷协同调处机制,对赡养、家暴等复杂纠纷实行“一站式”化解,成功率达95%以上;组建专业化涉老法律服务团队,根据律师特长精准指派案件,同时通过案件评查、电话回访等全程监督,确保服务质量,案件优秀率逐年提升,群众满意度连续三年保持在98%以上。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