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公安机关护航高质量发展主要情况。“十四五”期间,我省公安机关“打防管控建创服”一体发力,不断完善以服务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为基本框架的工作体系,有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据悉,在2025年7月全省科技型外向型企业高质量发展交流推进大会上,经800名企业家现场测评,省公安厅名列第8,获通报表扬。

围绕我省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省公安厅自2020年以来连续6年先后出台“参与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36条”“服务保障经济持续回升向好16条”等152项便民利企举措,各地公安机关也结合本地实际配套出台护航措施,形成上下联动的政策服务体系。2024年1月,省公安厅和合肥市公安局被评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优秀单位。
在新兴产业护航中,公安机关聚焦我省十大新兴产业发展,精准对接、主动靠前。针对低空经济发展,当前,全省已汇聚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570家,探索建立“合肥天鹅湖低空安防示范区”并推广复制建设经验。聚焦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全省16个市级车管所全部设立“新能源·心服务”专窗,开放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道路2362.6公里;在4家汽车企业开展预查验试点,累计通过预查验模式上牌120余万辆,今年上半年我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3.09万辆,位居全国第一。在文旅消费领域,免费、简易的“旅馆业治安信息管理系统”微信小程序极大便利了住宿信息登记;目前全省6657家民宿中有6467家符合条件的,获得旅馆业特种行业许可证;536个警务站设立在3A以上景区;大型群众性活动许可审批时限由法定7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申报材料由21项精简至8项,今年以来,已保障1297场次大型活动安全举办。
前端治理防风险中,公安机关建立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快速响应机制、易受知识产权犯罪侵害企业名录,与2000多家权利人、1万余个品牌建立警企对接联系机制,对各类涉及知识产权(商业秘密)保护诉求严格闭环处置。2024年以来,开展整治民营企业内部突出腐败犯罪专项工作,重点打击民营企业职务侵占、挪用资金、非国家工作人员行受贿等犯罪,全省共侦办案件84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30人,挽损1.46亿余元;组建“安商护企轻骑兵”入企开展法律咨询和安全宣防,累计开展活动1100余场次;通过“两书一单”机制,向企业发送风险提示单139份;深化“警官联系包保企业项目”工作机制,累计包保联系重点企业、重大项目7262家,指导各地上门开展安防业务指导4.6万余次,为企业健康发展筑牢安全防线。

在保持严打整治优环境中,我省公安机关在全国率先实现市县两级经济犯罪案件接报案中心全覆盖,建立落实涉企案件分级分类“领导领办包保”等制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犯罪。2024年,全省公安机关共侦办涉知识产权及制售伪劣商品领域刑事案件1000余起,去年以来,累计办理非法经营、合同诈骗、串通招投标等侵企经济犯罪案件2300余起,帮助企业挽回损失2亿余元。同时,针对企业、职工群体易发的侵财、电诈等警情,公安机关通过加密巡逻频次、畅通联络渠道、高效预警防范、开展安全普法等举措,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政务服务改革让便民利企“加速度”成为常态。我省公安机关积极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在全省率先全系统推广“无证明办事”服务,以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截至目前,全省各地政务服务中心的1199个公安专业窗口,已全部整合升级为723个综合窗口,实现企业群众到“一扇窗”办“全警事”;在全国率先建立“办不成事”反映和解决机制,搭建“警企议事群”“警企恳谈会”“警官联系包保”等沟通渠道,在规上企业集聚区设立246个“为企服务警务室”,在全省110接处警服务台设立133个“护企110”专席,2024年以来累计帮助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1463个,企业、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在恪守法治底线促公正中,我省创新建立基层执法办案“日评议”工作机制,全省2600余个基层所队通过“网上+网下”评议模式,先后对警情处置、案件办理等执法源头事项进行评议78.8万余次。制定跨省办案协作工作办法,深化涉企刑事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常态化清理涉企“挂案”,推进“综合查一次”改革,有力提升涉企执法工作质效。扎实推进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创新搭建涉企执法数字督察模型,组织开展类案执法问题态势分析,挂牌警示涉企执法风险较高的市县公安局,全省警示通报涉企负面典型案例,专项行动期间使省以上涉企信访投诉量同比下降15.1%,有关做法在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上作现场交流发言。
下一步,我省公安机关将聚焦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持续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惠民生,努力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贡献更大公安力量。
(记者 李斐)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