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舒城警营,“00后”的入列,不仅是警队新鲜血液的补充,更是一种理念的革新和力量的迭代。通过勤于学习、苦练本领,他们逐渐成长为公安队伍的一支“生力军”。
“如果不是沈警官一行,我父亲被马蜂蜇伤的后果无法想象。”8月15日,阮先生与家人一起来到山七派出所,手捧写有“舍身忘我救村民 警徽闪耀见真情”的锦旗送交到沈德俊手里。
8月13日12时许,与沈德俊同一班组的陈磊所长正在调解纠纷,此时报警电话响起,报警人称其父亲在山林里被马蜂蜇了,较为严重。沈德俊立即与辅警周林驾车先行。
当天暴雨如注,通往山上的路十分湿润,车辆无法通行,在了解具体位置后,他们穿上雨衣、携带急救药箱和相关工具,与报警人一起上山。途中,他们不知摔了多少跟头,最终克服困难找到了受伤老人,后与所长带领搜救人员会合,将其送医治疗。
“这是我收到的第二面锦旗。无论救援条件多么艰难,只要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们义不容辞向前冲。”这位出生于2001,在2023年参加公安工作的沈德俊说道。2年来,他累计调解婚恋纠纷、土地纠纷、邻里矛盾等各类纠纷50余起,参与办理行政案件40余起,刑事案件6起,移送起诉4人。
舒城县公安局宣传中心民警张冀星:用镜头记录奋斗身影
“各位家人们,刷单返利都是骗局,可别上当啊!”9月29日20时,六安警方抖音直播间,00后民警张冀星正用轻松活泼的方式向网友讲解反诈知识。面对镜头,张冀星脸上没有照本宣科的严肃,带着宛如与朋友闲聊般的亲切笑容。他将一句句防骗提醒,包裹在“家人们谁懂啊”“上链接”这样的网络热词里。
“我们不想把直播间搞成刻板的‘说教课’。”已上过多次直播间的张冀星,有自己的心得,想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玩着、闹着、笑着,就把安全防范知识的种子种到网友心里,让这些安全知识和法律知识真正入脑入心,这才是最想要的流量和战绩。
谈起公安新闻宣传工作,2021年入警的张冀星坦言,刚接触时的确有些忐忑,但年轻人特有的钻劲,让其开始了“疯狂”学习模式。向前辈请教写作技巧,自学视频剪辑软件到深夜,反复研究优秀公安宣传案例,短短数年间,已从宣传“小白”成长为能够独立策划执行宣传任务的“多面手”。据悉,他累计制作宣传视频近200篇,策划主题直播10余次。
舒城县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张家正:以智慧与温情筑起反诈防线
“我这个人嘴笨,不会说话,老婆当家,钱都在她手上,谢谢你们!”10月23日,一通表扬电话打进舒城县公安局反诈中心,00后民警张家正反复叮嘱该市民要管好自家的“钱袋子”。
当月19日下午,张家正接到一条“预约取现”线索,立即与师父班鹏翔汇报。紧接着,他联系了城中派出所、银行全力联动协作。在接下来摸查中,一群众言语含糊引起了张家正的警觉。
“我是打算还钱,所以取了20多万……”听到这句话后,张家正立刻联合城中派出所民警上门核查。见面后,当事人始终坚称未被诈骗并称取现为偿还欠款。经民警耐心劝说两个多小时,当事人终于醒悟并承认,经诈骗分子诱导已投入十几万在网上投资黄金,并已预约次日取现20多万元现金,准备送至指定地点。
谈起反诈预警工作,这位入警时间不到2年的新警,从“小白”到集预防,唤醒,研判,分析,抓捕,办案于一体的“万能砖”,既得益于师父班鹏翔的言传身教,更离不开刑侦大队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舒城县公安局交管大队事故中队民警李申展:用身姿守护群众平安出行
11月3日傍晚,舒城县城关镇万达广场门口车流如潮水般涌动,民警李申展在现场处理完一起交通事故后,原地利落地疏导起交通,胸前的警号在灯光中闪烁。
“我本来以为,车被撞了,人跑了,肯定没希望了。没想到你们这么认真负责,连夜查监控、找车,帮我把损失追回来,真的太感谢了。”作为入警时间不到2年的新警,李申展凭着初生不怕牛犊的劲儿,出色地查处了一起交通逃逸案件,受到被害人的高度认可。
8月11日傍晚,李申展值班时接到一起报警,在位于城关镇广厦路段发生一起小型汽车与电动自行车碰撞事故,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倒地受伤,肇事车辆逃逸。为查明案件,李申展赶赴现场后,固定证据,通过调取周边监控、大数据筛选、排查车辆,连夜查明肇事车辆信息,并于次日依法作出了处理,同时组织双方调解,被害人获得1.3万元赔偿。
“只要心中装着群众,处事公平公正,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倒我的。今后,我将认真学习业务知识,用专业、执着与担当,守护辖区群众出行平安。”李申展目光坚定,心中闪耀着青春的光芒。
(通讯员 王可海 记者 李斐 )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