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马鞍山交通运输事业以交通强省战略为引领,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累计完成投资233亿元,在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质效提升、绿色智慧转型、安全韧性强化等方面实现全面突破,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能......”日前,马鞍山举办“决胜‘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新闻发布会,马鞍山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唐杰向社会各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十四五”答卷。
交通骨架加速成型,区域互联再上台阶
“十四五”期间,马鞍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驶入快车道。高速公路领域,G4211宁芜高速改扩建、沪武高速博望互通等工程相继通车,和襄高速、宁九高速等项目加速推进,境内高速公路达5条、通车里程194公里,六车道及以上占比76.6%,居全省首位。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稳步实施,S205、S442等项目建成投用,G329、G346等重大工程开工建设,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达72.4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累计新改建472.89公里,成功创建省级以上“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县7个,打造13条品质示范路。过江通道建设实现突破,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湖北路过江通道开工建设,一江两岸“半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水运领域同样亮点纷呈。芜申运河航道疏浚、长江马鞍山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相继完工,江心洲至乌江河段航道维护水深提升至10.5米,高等级航道占比达60.4%。港口建设提速,长江物流码头、马鞍山港口集团9号码头完成改扩建,皖江散货码头等项目开工,累计完成水运投资14.62亿元,“双核九区、港产一体”格局基本成型,江海联运枢纽功能持续巩固。
服务质效双提升,物流客运动能澎湃
货运服务方面,马鞍山港充分发挥水运优势,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5.92亿吨、集装箱74.74万标箱,稳居全省内河港口前列。公水联运成效显著,培育多式联运示范企业,完成联运量1514.76万吨,降低物流成本7.57亿元。城乡货运体系加速完善,建成市邮政仓储配送中心及3个县级共配中心,开通“客货邮”融合线路22条,三级物流网络实现全覆盖。
客运服务品质显著提升。城际公交方面,开通18条毗邻线路,实现与南京、合肥、芜湖等地公交网络无缝对接;城市公交优化至52条线路,总长630.13公里,适老化改造站台102座,打造7条敬老爱老线路。定制服务精准发力,推出24条“定制公交”和4条“定制客运”线路,满足个性化出行需求。城乡客运一体化深入推进,开通农村班线52条,交旅融合线路年运送游客超百万人次,“皖美诗城行”品牌效应初显。
绿色智慧双驱动,行业转型步履坚实
智慧交通建设领跑全省。G4211宁芜高速改扩建工程建成安徽首条智慧高速,实现主动安全预警和伴随式信息服务;“四好农村路”监管服务系统实现管养全流程数字化;公交智能调度、城乡客运情绪感知等平台深化应用,跨区域执法联动实现“信息共享、证据共用”。
绿色转型成效突出。大力推进“公转水”“油改电”,水运货物周转量占比逐年提升,淘汰国三及以下货车747辆、老旧船舶218艘,获补资金2.78亿元。新能源车辆推广力度空前,截至2025年9月,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87.44%,出租车近50%,重卡近20%,数量及占比均居全省前列。港口绿色创建成果丰硕,马鞍山港口集团获评“四星级中国绿色港口”,2025年前三季度岸电接电1.5万次,实现碳减排152.7吨。
安全防线持续筑牢,韧性能力显著增强
安全监管体系全面升级。通过“日常巡查+专项攻坚+闭环销号”机制,累计排查隐患2.3万项,整改率达100%,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创新应用“12328”服务热线、智能公交调度系统、“两客一危”动态监管平台,实现车辆全天候监管;启动城乡客运安全情绪感知监测项目,实时预警驾驶员身心状态。应急能力建设不断强化,组织综合应急演练,推广智能防碰撞系统,交通运输工具安全性能显著提升。(记者 李小平)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