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市蜀山区琥珀街道北苑村社区荣获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颁发的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这份国家级荣誉的背后,是蜀山区深入践行“窗帘之约”、以专业服务筑牢养老保障网的生动实践。
作为曾活跃在社区一线的党员志愿者,李奶奶退休后仍心系邻里,时常力所能及地参与社区服务。但生活的重担却悄然压身:老伴离世后独自居住,女儿精神状况不佳、儿子残疾,家庭经济拮据,加之居住的一楼小院常年受楼上空调滴水困扰,每逢雨天漏雨难眠,成了她晚年生活的“烦心事”。
今年8月,“爱暖夕阳”爱心观察团在社区党委指导下,依托“门铃计划”常态化探访机制开展入户评估。以“精准发现、专业服务”为核心,通过专业访谈与需求筛查,精准识别出李奶奶的居住安全隐患与心理支持需求,第一时间形成《特殊群体需求评估报告》,同步反馈至社区党委与社工站。基于需求评估结果,社区党委迅速启动“微心愿—耄耋小屋升级”专项服务,联动社区“红纽带”党建联盟资源平台,发起社会力量帮扶号召,搭建“社区+社工+企业”的多元协同服务网络,将服务落到实处。
“我来帮!”合肥蓝帆海岸的郑总看到社区发布的需求信息后,第一时间主动对接。9月初,社工陪同郑总与维修师傅上门开展现场勘测,结合李奶奶的身体状况与居住习惯,共同制定雨棚安装、防盗门修缮的个性化方案;服务实施阶段,全程跟踪安装进度,同步为李奶奶提供情绪疏导,缓解其对居住环境改造的担忧;9月22日雨棚安装完成后,社工再次入户进行服务效果评估,确认居住隐患已消除,并记录李奶奶的反馈意见,形成服务闭环。
“感谢社区的关怀,感谢爱心企业的雪中送炭,让我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社会的大爱。”感动不已的李奶奶,用颤抖却有力的笔迹写下感谢信。社区党委及时将这份反馈传递给爱心企业,既强化了企业参与公益的积极性,也完善了“需求发现—资源链接—服务实施—效果反馈”的社会工作服务链条。
此次“耄耋小屋升级”服务,是北苑村社区作为“全国敬老文明号”,深化“窗帘之约”优秀经验、践行专业社会工作方法的典型案例。社区以“门铃计划”为载体,通过“专业评估”锁定老年群体需求,以“微心愿”为纽带链接社会资源,构建起“社工主导、社区支持、企业参与”的多元协同服务模式。这种模式不仅精准解决了老年人的居住安全问题,更通过专业服务补充了特殊群体的支持网络,既擦亮了“全国敬老文明号”的金字招牌,也为基层社区践行敬老服务、开展专业社工帮扶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蜀山样本”。(黄玲玲)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