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邻里闹矛盾不知找谁,现在到镇综治中心一站式解决,省心多了!”近日,旌德县三溪镇居民杨大姐在三溪镇综治中心办完宅基地纠纷调解后感慨道。这一变化,是三溪镇以综治中心为核心推进基层治理“强基提质”的缩影。
2025年以来,旌德县三溪镇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核心引擎,聚焦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重点人群精准管控、公共服务提质增效三大关键领域,创新构建“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群众满意”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蹚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路径。
多元融合聚合力,诉求办理高效化
走进三溪镇综治中心,“诉求登记—分类流转—限时办理—跟踪反馈”闭环流程图清晰醒目。中心常驻综治、司法、信访等7名骨干,设“一窗受理”台打破部门壁垒,构建“1+3+N”工作模式:以1个综治中心统领,聚焦重点事化解、重点人管控、重点部位防控3项重点工作,搭配N项配套服务,实现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既要‘有人管’,更要‘管得好’。”镇综治办主任吕一慧介绍,中心建立“7+3”台账动态更新机制,每半月研判形势、每季度自查整改,通过转办单实现全流程可追溯。2025年以来,中心受理群众诉求51件58人次,办结50件,办结率98%;部门联动转向“聚合型”,群众“跑一趟”办结率超85%。
联防联治筑防线,矛盾化解源头化
“多亏老孔书记调解,我和邻居的山场纠纷解决了!”提及“老村干”调解团,三溪镇路西村村民胡师傅赞不绝口。依托老村干“人熟、地熟、事熟”优势,该镇组建的调解团全年化解矛盾87起,成功率100%,成为矛盾化解“第一道防线”。
在此基础上,三溪镇构建“源头排查+多元化解+经费激励”体系:村级每周排查、镇级每月研判,2025年摸排隐患133起、化解117起;发放2024年度治理经费及专项基金19.49万元,倒逼村级担责;推行“联村组负责+谁分管谁负责”制度,党政班子成员开门接访325次、带案下访25次。

值得一提的是,双河村探索的“134”解纷工作法成效突出:锚定“基层治理提质”1个核心目标,构建“群众自治、村民组长、‘两委’干部”3条防护线,发挥“政策宣讲员、生态守护员、矛盾调解员、致富引领员”4员作用,不仅实现村内矛盾纠纷全化解,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还突破120万元。
温情服务细管控,民生保障精准化
在三溪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递热茶、耐心安抚的场景时常可见,经过专业的政策解答、耐心的沟通协调,每一个“心头事”都能得到“有人办、依法办、办得好”的回应。
“每月有网格员上门,还帮我申请了监护补贴。”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张女士说。据介绍,该镇对重点人群实行“分类施策、精准管控”:精神障碍患者分类管控,全年无肇事肇祸;社区矫正对象、安置帮教对象零脱管;重点青少年纳入“一人一专班”包保,定期开展心理疏导和就业帮扶。
此外,该镇联合司法所、派出所建立重点人群信息共享机制,每月开展反邪、禁毒宣传,通过特色活动提升实效,更新村级宣传栏6处,群众平安建设满意度大幅提升。
“综治工作没有终点。”镇综治中心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优化“1+3+N”模式,每季度培训网格员;推广双河村解纷法,每村培育1-2名“金牌调解员”;为重点人群建“一人一档”,链接社会资源推动“通用服务”转“定制服务”,让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焕发活力。(吕一慧 记者 梅觉明)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