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枫杨树下”“小院说法”
法治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来源:通讯员 于紫若 王文翔 记者 聂学剑 阅读量:10000 2025-11-03 16:51:27

“往年打工往外走,一年回家一次泪双流;如今工厂在家门口,造汽车、造梦想,共创阜南新辉煌!” 日前,田埂边的枫杨树下,一段快板拉开了阜南县张寨镇法治文艺汇演的序幕 —— 这场 “接地气、聚人气” 的活动,正是当地 “枫杨树下”“小院说法” 普法品牌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张寨镇以镇司法所为牵头单位,整合综治、妇联、团委等部门力量,立足基层治理实际需求,创新打造 “枫杨树下”“小院说法” 双普法品牌。通过搭建 “小场景” 推动 “大治理”,该镇将法治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 “家门口”,让基层治理与法治宣传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乡村善治新路径。

立足皖北农村实际,张寨镇党委、政府精准把握村民农闲时 “扎堆闲聊” 的生活特点,将大树下、小院旁打造成基层治理新阵地。在阜南县委政法委、县司法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小院说法” 品牌率先落地,秉持 “美丽庭院聚民意,说法答疑解民忧” 理念,以 “群众院落 + 枫杨树下” 为核心活动场所,构建起 “定 + 流动”“集中 + 分散” 的常态化活动机制,推动法治宣传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随后,以 “枫杨树下” 为支点,进一步拓展基层治理场景,让法治服务更贴近群众生活。

不同于传统 “台上讲、台下听” 的单向普法模式,“枫杨树下” 的活动创新采用 “围坐聊、互动学” 形式。“案例说法” 环节,司法所工作人员、村(居)法律顾问及普法志愿者,围绕婚姻家庭、土地纠纷、电信诈骗等群众最关切的领域,选取典型案例当场还原矛盾场景,引导大家热议 “如果是我该怎么做”;同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逐条解析要点,让枯燥法条变 “活”。

“政策问答” 环节同样干货满满。镇民政所、农经站工作人员现场 “坐诊”,针对宅基地改革、种粮补贴等乡村振兴政策,以及养老保险、医疗报销等民生热点,一一解答群众疑问,并发放 “政策明白卡”,确保政策红利直达民心。“民意收集” 环节更显贴心。现场设置 “小院意见箱”,同步通过微信群收集诉求,形成 “集 — 答疑 — 研判 — 化解” 的闭环机制。2025 年以来,该镇已通过这一渠道收集土地流转、道路维修等民生问题及矛盾纠纷 42 件,均转交相关部门办结并反馈,实现 “问题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

作为双品牌的重要纽带,“小院说法” 每月围绕重点法治节点确定主题,组织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五老” 人员走进农户院落,开展普法宣传与政策宣讲,现场与群众 “说法议事、答疑释惑”。每次活动中,镇包村干部与村党总支书记还会同步解读政策,面对面回应民生关切;各站所现场办公,提供 “一站式” 服务,让优质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真正送到群众心坎上。

针对留守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张寨镇创新推出 “流动小院” 服务,将普法课堂搬进养老院、村小学和困难群众家中。2024  “六一” 期间,镇司法所联合妇联开展 “校园法治小院” 活动,通过情景短剧讲解校园欺凌、防性侵知识;2025 年重阳节,又组织 “银发小院” 活动,为 80 岁以上老人普及遗嘱订立、财产继承等法律常识 —— 两类活动累计覆盖特殊群体 300 余人次,让法治温暖惠及每一个角落。

如今,张寨镇通过 “月月有宣讲、村村全覆盖” 的活动方案,让 “小院” 的精细服务与 “树下” 的集聚效应深度融合。双品牌协同发力,推动基层治理从 “管理”  “共治” 转变,普法模式从 “大水漫灌”  “精准滴灌” 升级,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与认同感显著提升。(通讯员 于紫若 王文翔 记者 聂学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