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旌德县白地镇:“背包客+直播间”带火治理新范式
来源:强夏文 汤秋蕾 记者 梅觉明 阅读量:10000 2025-10-31 17:27:48

近日,旌德县白地镇汪村村的农货销售迎来热潮,村民在农产品销售中收获颇丰。这一喜人的销售成果背后,是汪村村创新构建的“带货经济赋能治理、网格服务前置预防、新媒体平台闭环处置”三维治理体系。近年来,汪村村不仅成功破解农产品销路窄的难题,还打造“背包客”网格员品牌、开发“智慧村务”新媒体矩阵,有效打通农村基层治理“堵点”,实现从“被动救火”到“主动预防”的转变,成功获评省级“一村一品・黄精”示范村,让村民难题在家门口得到妥善解决。

“背包客”品牌筑基,“她力量”织密治理网络

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关键在队伍,核心在作风。针对农村治理力量薄弱、信息掌握不及时等问题,汪村村创新打造“背包客”治理品牌,将热心肠、肯干事、时间充裕的农村女性吸纳为网格管理员,组建起一支32人的网格员队伍。这支“背包客”队伍始终践行“二活三清四百家”工作标准(“二活”即政策宣讲活、群众沟通活;“三清”即家庭情况清、矛盾隐患清、帮扶需求清;“四百家”即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

网格员按时背着装有政策手册、民情记录本、简易检测工具的背包走村入户,在帮独居老人代缴医保、为留守家庭办理养老认证的琐碎服务中,自然拉近与村民的距离。同时,“她力量”的细腻与耐心在矛盾化解中更显优势。面对邻里纠纷时,她们坚持耐心倾听、细心分析、诚心解决。截至目前,“背包客”队伍已排查化解土地流转、邻里摩擦等矛盾隐患46起,化解率达100%,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

带货搭起连心桥,精准服务解民忧

汪村村农产品销路窄、增收渠道少,是村民最急最忧的难题,而这一问题背后还潜藏着生产规划、技术支持等多重矛盾隐患。为此,村“两委”决定以助农带货为切入点,让治理服务与村民需求同频共振。

借鉴其他地区新媒体助农经验,村委会搭建“助农直播间”,创建“90后村支书江琦”新媒体账号,通过拍摄短视频引流——镜头对准散养土鸡、品质优良的笋干等农产品,用原生态画面吸引消费者关注。村“两委”化身“带货专员”,将民情走访与农产品摸排同步推进,在走访中详细记录每户的销售诉求,建立农产品信息台账。

产销环节,村里着力打响“旌”牌特产,推广“旌津有味”品牌(由村集体牵头的电商公司运营),通过新包装、新标准赋予品牌价值,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吸引100余户农户参与农产品生产、加工。截至目前,已帮助农户线上销售蕨菜、葛粉、竹笋等农产品共计1万余斤,销售额达30余万元,切实解决农户增收难题。同时,通过走村入户,拉近与群众距离、关注群众诉求,推动矛盾纠纷抓早、抓小、抓苗头,为基层治理奠定坚实基础。

新媒体“连线”赋能,治理效能再升级

为扩大治理覆盖面,汪村村以“90后村支书江琦”新媒体账号为核心,构建“政策解读+矛盾收集”的传播矩阵,充分发挥媒体在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及社会监督等方面的关键作用。目前,该账号全平台粉丝达1.4万,累计发布政策解读、救助帮扶等作品170余件,单条政策宣讲视频最高播放量突破10万次。

内容创作上,账号摒弃刻板说教,采用“情景剧+方言解说”形式,将医保缴费、养老认证等惠民政策转化为村民听得懂的家常话。同时,借助媒体的广泛覆盖性和便捷互动性,建立健全矛盾收集反馈机制:利用账号留言区搭建“24小时响应、3天办结、7天回访”机制,及时收集群众反映的各类矛盾问题,促进矛盾高效化解,为社会治理提供有力支持。今年以来,已通过新媒体收集群众建议和矛盾线索36条,其中34条已解决。

如今,汪村村以“技术赋能、机制创新、主体拓展”三位一体为抓手,深化“带货+治理”融合模式。从“背包客”上门服务到直播间助农增收,从新媒体政策解读到闭环矛盾化解,该村的治理实践破解农村治理痛点难点,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基层治理动能。(强夏文 汤秋蕾 记者 梅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