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烟火气”不再是“烦心事” 庐阳区多部门协同整治餐饮油烟
来源: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史雁敏 阅读量:10000 2025-10-31 14:44:29

本报讯(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史雁敏)“现在闻不到烦心的油烟味儿了,只有蛋饼香喷喷的味道啦!”近日,合肥市庐阳区益民街华强鸡蛋饼店经过油烟净化设备改造后,周边居民连连称赞;商家也感慨安装设备后投诉少了,营业额反而有所提升,“本以为麻烦,结果成了‘顺心事’。”

这一变化,源于庐阳区城管执法大队联合行政执法监督员推出的餐饮油烟整治新举措,通过“开门纳谏”“沉浸式监督”等方式,推动执法公开与公众参与,为城市精细治理注入新动能。

“他们比外卖平台经理还关心我的后厨!”庐阳区颍上路上的火锅店老板张先生感叹。原来,早在店铺租赁阶段,区城管局党员先锋服务队就主动上门,提供选址评估、政策指导等全程服务,帮他少走了不少弯路。

“我们打破管理壁垒,把服务做在前面,从源头破解油烟污染难题。”庐阳区城管行政执法大队综治中队曹队长介绍。庐阳区联合生态环境、市场监管、街道社区等多部门组建党员服务队,在商户选址、装修阶段提前介入,提供“全流程指导”,降低后续整改风险。

在区餐饮油烟整治办公室统筹下,一场围绕执法规范化的“沉浸式监督”持续开展。城管、环保、市监与街道社区联合排查,行政执法监督员全程参与。

“他们就像拿着‘放大镜’为我们‘挑刺’,让执法更细致严谨。”执法监督员的逐项审视、随时提问将外部监督转化为内部改进动力,推动形成“执法—监督—改进”的良性闭环。

“我的任务不是挑刺,而是做好政策的‘传声筒’和‘翻译官’。”家住海棠街道的陈先生作为执法监督员,曾在检查中耐心劝导一家未使用净化设备的面馆,最终店主主动整改,还成了“环保宣传员”。

这正是庐阳区“专业执法+社会监督”协同机制的缩影。监督员作为公众“代言人”,既参与监督,也传递政策,引导经营者主动参与治理。

与此同时,在技术层面,庐阳区还推行“人巡+技巡”双线模式,每周3次高峰期人工巡查,配合在线监测平台24小时“电子眼”,实现全时段无死角监管。

据悉,今年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全区累计摸排餐饮单位1156家,完成问题整改65处,规范涉油烟摊点90余处,治理成效持续显现。下一步,庐阳区将持续拓展公众参与场景,将社会监督融入执法全过程,推动城市管理向更开放、规范、精细的方向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