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我省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来源:记者 吴文珍 阅读量:10000 2025-10-30 20:12:38

本网讯(记者 吴文珍)10月29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时期,安徽坚持科学技术打头阵,下好创新“先手棋”,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科技创新格局实现重大转变,原始创新从“跟跑”转向“并跑领跑”,产业发展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十四五”时期,我省三大科创高地世界领跑,“制高点”上涌现更多安徽原创成果。在量子信息领域,推动建设量子科技和产业中心,“天元”量子模拟器在全球率先取得重大进展,“祖冲之三号”“九章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使我国成为世界唯一在两种物理体系达到“量子计算优越性”的国家。在聚变能源领域,“东方超环”创造“亿度千秒”新的世界纪录,全国首创引入社会资本建设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聚变能商业化进程走在国际前列。在深空探测领域,成立深空探测实验室,自研“天都”试验星实现我国首次绕月编队飞行,“月壤原位3D打印系统”实现“用月球的土,烧月球的砖,建月球的家”,向人类在月球上“就地造房”的梦想迈出了关键一步。

在研发投入方面,我省R&D经费投入总量从2020年的883.2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396.2亿元,由全国第11位上升到第9位,年均增速达到12.1%,高于全国平均增速;R&D经费投入强度从2.28%提高到2.76%,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2个百分点,提高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0.07个百分点,由全国第10位上升到第7位。

聚焦产业“最紧急、最紧迫”需求,我省统筹设立10亿元省科技创新攻坚专项,布局实施省科技计划项目,加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多语种智能语音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先进工艺动态存储芯片、高温合金叶片、九韶内核软件、超导质子回旋加速器等一批技术和产品打破国外垄断,OLED显示玻璃等世界领先,有力保障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升了产业竞争力。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45.7%提高到51.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76.6%。

“十四五”时期,全省科技型企业成倍增长,“主力军”队伍持续壮大。建立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方阵。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达2.3万家,是2020年的2.7倍;科技型中小企业达3.5万家,是2020年的4.9倍。首次出现估值超100亿美元以上的超级独角兽企业。

为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我省在106家省属本科高校、重点医疗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全面推广“赋权+转让+约定收益”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模式,全省累计赋权职务科技成果1857项,成果估值约8.12亿元,成立或入股企业126家;启动建设顶尖孵化器,带动全省孵化器服务能力提升,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达242家,国家级67家、位居全国第8位;举办三届中国(安徽)科交会,累计签约金额2296.8亿元。全省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4年跨越4个千亿台阶,2024年达4312.5亿元。

此外,我省联合沪苏浙制订通过全国首个以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为主题的区域立法。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推动建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支持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126个。建立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国际科技组织、安徽首个国际科技组织——国际深空探测学会,国际科技合作有了更大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