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刘瑶)“要不是检察官和老师们耐心指导,我和孩子可能永远隔着一堵墙。”日前,在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检察院家庭教育指导站,一位母亲哽咽着说道。她的孩子李某某曾因聚众斗殴被移送审查起诉,而检察机关调查发现,问题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家庭教育的长期缺失。
办理该案时,承办检察官坚持“一案多查”,深入剖析李某某的犯罪成因。调查发现,李某某父母常年在异地务工,将其独自留在老家生活,父亲后来不幸离世,母亲一人难以兼顾,导致他初二辍学,缺乏关爱与管束,最终因讲义气参与斗殴。案件背后,是监护缺位、亲子关系疏离的严峻现实。
“挽救一个孩子,必须先修复他的家庭关系。”承办检察官介绍。对此,检察机关没有就案办案,而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将家庭教育指导作为矫治涉罪未成年人的关键一环。针对李某某母亲“不会管、管不了”的问题,检察院启动附条件不起诉程序,并将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作为法定监护人的强制性义务嵌入其中。在考验期内,办案团队为母子二人定制个性化指导方案,由检察官、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组成小组,通过情绪疏导、亲子沟通技巧训练、法律知识普及等方式,强制这位“失职”家长“补课”,同时引导李某某明辨是非,重回正轨。
经过数月的跟踪指导与多次交流,李某某的母亲深刻反思,逐渐学会了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亲子关系从紧张对抗走向缓和理解。李某某也认识到自身错误,行为表现显著改善。
据悉,该案是蜀山区检察院自2024年10月成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以来,构建“需求精准对接、指导动态跟踪、效果闭环评估”工作机制的一个缩影。通过“司法强制+专业指导+持续回访”的闭环模式,检察机关成功撬动家庭承担起首要教育责任,将家庭教育指导作为附条件不起诉的强制性义务,同时组建“检察官+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专业团队,再根据家庭问题类型,采取“个案深度干预+类案集中指导”模式,建立“指导—跟踪—评估—巩固”闭环。此外,还将家庭教育指导嵌入“检察开放日”、法治副校长进校园等活动,通过情景剧、动漫普法等生动形式,推动观念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让“检察蓝”成为守护家庭幸福、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力量。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