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托起“夕阳红”稳稳的幸福
来源:本报记者 徐奥萍 阅读量:10000 2025-10-29 09:08:44

一餐热饭,关乎民生温度;一份津贴,托起生活底气;一次出行,连接便利生活……如何守护老年人的晚年幸福,一直是安徽省检察机关念兹在兹的牵挂。

老年助餐点规范化、网络平台和无障碍设施的适老化改造、养老机构的安全隐患排查、高龄津贴的规范发放……近年来,全省公益诉讼检察部门以一场场“靶向治疗”式的监督为银发群体筑起了安全防线,托起他们稳稳的幸福。

吃上一口“热乎饭”听起来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但对于农村独居、留守、高龄和失能等困难老年人而言,却是每一天都不得不面对的“麻烦事”。作为我省十项暖民心行动之一,老年助餐行动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暖心饭”。然而,一些老年助餐点却“事与愿违”,监管缺失,威胁“舌尖上”的安全。

“消毒柜成了摆设柜,食品留样流于形式……”这些在日常监管中容易被忽视的安全漏洞,被检察机关精准捕捉。滁州、安庆等地检察机关在收到“益心为公”志愿者提报线索后,对辖区内部分老年助餐点、老年食堂开展调查,针对上述问题制发检察建议,推动主管部门联合对辖区老年助餐服务点、老年食堂、养老院等开展专项监督,全面排查整改相关问题隐患。

“小”饭碗里藏着“大”民生。“扫码点餐”看似简单方便,但是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就餐障碍”。在芜湖市镜湖区,检察官们就精准捕捉老年人在日常消费中因不适应“扫码”导致的就餐困境,督促主管部门依法对辖区9家餐饮店加强监管,推动问题完成整改。同时,推动主管部门发布《镜湖区关于规范使用“扫码点餐”的倡议书》,有效保障老年人群体合法权益。

在检察监督的推进下,越来越多的适老化改造正在惠及更多老年人,广德市检察院针对辖区部分医院移动互联网平台存在界面交互复杂、字体过小,导致老年人操作困难等问题,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主管部门加强监管,推动对辖区医疗机构网络应用平台进行适老化改造,保障老年人群体就医便捷。此外,该院还针对辖区七凤苑小区无障碍通道建设不符合规范的情况,建议住建部门全域排查,制定改造计划,督促责任人及时改造。

养老是家中要事,也是社会大事。如今,养老需求愈加多元,养老方式也越来越灵活,入住养老机构成为不少老年人的选择。然而,近年来,有关养老服务机构的安全隐患却层出不穷。亳州市谯城区检察院对某养老公寓存在的消防栓管网无法使用、安全出口堵塞等重大火灾隐患立案调查,向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推动问题整改,并联合开展全区养老机构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宿州市检察院在“夕阳红”专项监督中,随机抽查16家养老机构,针对发现的50余个消防安全隐患问题向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全市部署专项整治,推动整治重大安全隐患问题78个,培训从业人员3420人次。

向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是一项“惠老政策”。然而,一些地方“高龄津贴”存在漏发、滥发乱象,导致政策打了折扣。界首市检察院通过“检察公益诉讼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协作机制”获取线索,建立大数据监督模型,比对发现1118条“应享未享”高龄津贴线索,经抽样核实后向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推动补发津贴、追回违规款项,相关部门还建立常态化信息核查机制。芜湖市检察机关围绕辖区存在高龄津贴少发、漏发、错发等情形开展监督,立案办理相关案件14件,确保高龄津贴规范发放。

记者了解到,全省检察机关聚焦长效治理和协同共治,不断凝聚检察智慧。他们以检察建议为笔,绘就“办理一案、规范一片、治理一域”的监管蓝图;以数据赋能为翼,筑牢“源头防范、常态管控、智能预警”的安全屏障;以常态监督为盾,织密“标准引领、动态评估”的保护网络,让“一时整治”化为“长久守护”,让“个案成效”升格为“制度红利”。同时,深耕“检察+”协作生态,以“攥指成拳”的智慧凝聚民政、市场监管、卫健、妇联、消保委等部门合力,开门纳谏、聚社会力量,让检察监督与行政履职同频共振,让专业判断与群众智慧双向赋能,在无障碍环境建设、老年助餐安全、特殊群体帮扶等领域,奏响共治强音。

重阳岁岁,敬老年年;法治护航,温情绵长。“用检察智慧破解治理难题,用法治力量守护桑榆晚情,让每一位老者都能在制度保障中安享岁月静好,在多方呵护中感受时代温暖,正是我们履职的不懈追求。”省检察院第八检察部副主任王蕾说道。(本报记者 徐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