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巷尾,“政法蓝”步履铿锵,守护昼夜不歇;楼宇之间,“平安红”身影跃动,巡防从未停歇;综治中心里,一杯热茶暖心解纷,矛盾悄然消融。在这里,凡人善举如星火燎原,见义勇为蔚然成风……平安,是民生所向,更是发展基石。今天的马鞍山市雨山区,正将平安建设的扎实成效,转化为群众身边可感、可知、可享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平安守护,提升社会治安“掌控力”
“住得安心,日子才过得舒心。”家住平湖街道西苑社区的程师傅说,这份踏实感,是雨山人生活质量的底气。
平安不平安,关键看治安。雨山区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打防并举,治安管控呈现新态势。今年以来,全区盗窃、电诈破案绝对数分别大幅上升48.8%和62.5%,实现“发案下降、破案上升”的良性循环。
“我们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什么犯罪突出就打击什么。”雨山公安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全区持续加大对治安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八类暴力犯罪案件现行破案率始终保持100%,命案“零发生”纪录稳固。深入推进有组织犯罪防治深化年行动,宣传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聚焦涉网、涉未成年人、涉农村区域及殡葬、自然资源等重点领域,坚持打防并重、综合治理,持续挤压黑恶势力生存空间,筑牢社会平安防线。
强有力的工作体系,是提升治安掌控力的根本保障。 雨山区通过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分析研判、隐患排查化解、应急处置与风险防控协同等机制,层层压实责任,织密扎牢“防护网”,全力保障全区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群防群治,凝聚共建共享“正能量”
每天傍晚,佳山乡春晖家园东区的小区道路上,“红袖章”的身影特别显眼,她们手持喇叭,在社区网格员的陪同下开展巡逻,同时宣传平安建设、防范电信诈骗等。这支由退休党员、热心群众组成的队伍,已成为社区一道亮丽风景。
在雨山,这样的“红袖章”平安志愿者队伍有34支,他们与“江淮义警”、网格员等力量汇聚成一支超过千人的群防群治大军,共同构筑起守护平安的坚实屏障。
“我们在全市首创‘平安积分超市’,通过积分兑换等方式给予正向激励,有效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雨山区委平安办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以来,全区累计开展平安巡防8200余次,排查安全隐患350余处,调解矛盾纠纷570余起,真正将治理触角延伸至“最后一米”。
为进一步提升平安建设的覆盖面,雨山区精心打造“平安集市”“平安法治游园会”“老兵平安课堂”“反诈脱口秀”等系列特色活动,结合“平安知识有奖问答”等线上互动活动,有效激发了全民参与平安实践的热情。今年以来,开展各类平安宣传活动180余场,覆盖群众2万人次。
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更为雨山的平安底色增添了英雄气概。曹德国父子勇制歹徒、夏本生智擒逃犯……这些广为传颂的英雄事迹,正是雨山区见义勇为精神蔚然成风的生动注脚。雨山区将见义勇为作为平安建设工作重点,通过成立红袖章见义勇为协会和评审委员会、健全人员档案等举措,系统完善发现、认定、奖励、保障流程,让善行义举得到及时褒扬。截至目前,已累计表彰见义勇为先进分子12人。
法治护航,夯实公平正义“压舱石”
“多亏了法院的速裁程序,我的纠纷半个月就解决了。”某企业负责人感慨道。雨山区人民法院推进案件繁简分流,速裁案件平均审理期限仅43.06天,比法定时限缩短52.16%。
数字见证成效。今年以来,雨山区法院新收案件10555件,受理案件11080件,审限内结案率97.34%,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全达标”;雨山区检察院办理审查逮捕133件188人,审查起诉234件376人,确定刑采纳率99.29%,整体质效居全省前列。
执法规范化建设迈出新步伐。雨山区司法局厘清36家执法主体、并初步梳理出“综合查一次”重点行业联查事项清单,将223项检查事项整合成50项联查事项,并对22项单部门与联合任务实行统一动态监管,实现执法全程透明高效。雨山公安分局打击犯罪主战中心实现“一站式”办案,案件办理效率提升15%。
源头化解,打造矛盾调处“终点站”
“以前遇到纠纷,常常不知道找谁,现在到综治中心,很快就能解决。”10月21日,一起因学生校园活动意外导致的损害赔偿纠纷,在雨山区综治中心校园纠纷调委会的调解下,双方监护人顺利达成和解并履行完毕。
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关乎群众切身利益与社会和谐稳定。雨山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综治中心“五有”“五规范”目标,构建“源头管控、以调为主、多元化解、标本兼治”的工作格局。
“我们正全力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使其真正成为矛盾纠纷的‘集散地’和化解处置的‘终点站’。”雨山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6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实现实战化运行,同时还优化529个全科网格,全区网格员走访住户27.7万余户,更新人房数据8286条,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努力将各类风险隐患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弭于未发。(姚浩)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