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2个多月,成功化解一起遗产继承纠纷,看着双方握手言和并签订协议的那一刻,怀远县人民调解中心副主任廖恒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样的场景,在她二十余年的调解生涯中已成常态。
临危不乱筑牢“第一道防线”
2024年9月27日凌晨,一起突发意外打破了黎明的宁静。五保户宋某在医院意外坠床身亡,情绪激动的亲属身着孝服准备上访。剑拔弩张之际,廖恒英的身影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大家的心情我理解,但我们要依法解决问题。”她一边递上热水安抚家属,一边用温和而坚定的语气讲解法律法规。通过仔细查阅病历、深入了解情况,她找准了矛盾焦点:医院已尽到告知义务,而家属未按要求陪护。经过一番情、理、法相结合的耐心疏导,双方最终达成协议,一场可能激化的群体性事件消弭于无形。
法理交融彰显公平正义
“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在法律框架下为当事人寻求最优解;案子‘结了’不是目的,让群众心‘服了’才是根本。”这是廖恒英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的行动准则。
2025年6月,企业员工刘某工作中突发疾病,48小时后虽经抢救却没有挽回生命,家属与企业就赔偿问题陷入僵局。廖恒英没有简单地将法律条文一翻了事,她深入研究类似案例,多次组织“背对背”沟通。“我们要尊重法律事实,也要看到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塌了。”最终,这道难题被她成功破解,企业同意一次性支付33万元补偿款。
深耕不辍贡献调解力量
近年来,廖恒英年均调解纠纷100余件,成功率保持在98%以上,其中重大复杂案件占比超20%,回访满意度达100%。
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只有年复一年的坚守;没有响彻云霄的豪言,只有春风化雨的真诚。廖恒英这位扎根基层的“金牌调解员”,用她的专业、智慧与温情,继续奔波在化解矛盾的路上,为平安安徽、法治安徽建设,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徐玉柱)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