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一碗饭里的地域风情
来源:徐霞客 阅读量:10000 2025-10-20 19:40:01

□徐霞客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兹事体大。从古至今,粮食安全都是“国之大者”。这一治国安民的头等大事,是我们看似寻常的一日三餐,是“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的直白表达,是跃动着的“舌尖上的情绪价值”。

中国是世界最早栽培水稻、水稻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稻作文明的发源地。今天,当我们在超市里随手拎起一袋大米、在厨房淘米下锅时,很少有人会想到,它的历史早在一万多年前就已开始,甚至早于文字、货币与金属。

家乡地处江淮之间,属于典型的鱼米之乡,一年四季以种植水稻为主,米饭每天形影不离地养育着我们,陪伴我们生产生活。乡邻们对待稻谷、大米、米饭,从掌握农时、变换蒸煮方式到衍生食品,都彰显了一种生活态度,也蕴含了一种人生智慧。

今天,我们多是直接看到大米,不知道一粒稻谷,从泡稻种、播种、拔秧、栽秧、薅草、打药水,到割稻、摞稻铺、拉稻把,再到打稻、扬稻、晒稻、脱粒,每一粒种子都要经过时间的滋养、季节的更迭,方能蜕变为沉甸甸的米粒、香喷喷的米饭,再奔赴到寻常百姓家的餐桌上,这不仅仅是大米的生长历程,更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从水稻到米饭,乡村人需要一整年的劳作。现在,每次来到异乡,上主食时我多半选择米饭。在我的思想深处,饭碗里都装满一份艰辛,米饭里都住着一个故乡。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桑蚕又插田”。每年清明时节刚过,田间地头瞬间变得忙碌起来,小山村瞬间奏响起春耕协作曲。每天天刚麻麻亮,父母便吆喝子女们起床下田干活,每家也在暗中比拼出门的早迟。

每当金灿灿的稻穗笑弯了腰,“双抢”“三秋”如约而至。这些节气里,在乡村广袤的土地上,大片的稻田开始呈现绿黄相间的渐变色,犹如大自然的调色盘。一颗颗稻谷,黄灿灿,亮晶晶,似乎笑弯了腰。“割稻了”,在大人们的一声吆喝中,早已蓄势待发的乡邻们像铆足了劲的发条,不知疲倦地奋战在田间地头,开启了“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劳作生活。

稻谷不仅塑造了中国人的胃,也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或许,在潜意识里,正是这些劳作的苦难教育了我们,让我们明白,哪怕只是一粒稻米,它的到来,也要经历四季的热烈,最终成为我们的口粮,才会让我们在食用的时候拥有丰富的感受。

收割稻子,无论是在手工割稻岁月,还是机械化收割时代,对农人们来说,都是一场战斗,需要全家总动员。大片的水稻,在农人的镰刀与手臂的挥舞中变成一摞摞的稻草。人们一边劳作,一边讨论今年的收成,脸上遮不住的喜气,满满地飘溢出来,形成一道流动的欢乐,感染了一坡一地的人们。其实,每次熬过“双抢”“三秋”,大人们都会累得脱一层皮。今天,没有了“双抢”,忘却了“三秋”,废止了交公粮,尤其是自从乡村的耕田被种粮大户承包后,乡村人慢慢远离了手工劳作,很多年轻人没有经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不清楚从稻种到米饭需要经过一道道纷繁复杂的工序。

米种类繁多,大米、黑米、糯米、糙米、小米和薏米,用途也各异。在家乡,主要以大米、糯米为主,一日三餐,基本上顿顿都离不开饭。从原始的稀饭、干饭、蛋炒饭、油炒饭、汤泡饭、菜泡饭,到升级版的煲仔饭、盖浇饭、铁板烤饭……一粒粒香喷喷的白米饭,抚慰了我们的胃,也安定了我们的心,更见证了父老乡亲们的生活变迁。有了白米饭,乡邻们每天都过得红红火火、踏踏实实。

从米粒到米饭,可以通过煮饭、蒸饭、煨饭等方式实现大米的形态演变。我的学生时代,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饭盒,装上适量的大米,早早来到食堂排队淘米、上水、蒸饭。饭盒上贴上自己的名字,或是做了独特的标记,防止拿错饭盒。如果在米饭中放上几块咸鸭,或就着从家里带来的新鲜菜,那便是一顿丰盛的大餐。即便多年后回忆起来,那一份温暖和纯真依然留在心间。而农忙时节煨饭吃更是家常便饭,就着锅洞里剩余的柴火,陶瓷把缸里煨出来的米饭香气扑鼻,锅巴则焦黄酥脆,干活人都要吃上一两碗,顶饿。

江淮大地,盛产佳米,先辈们充满了奇思妙想,他们在大米里加入了丰富的食材,赋予了米饭非同凡响的味道与口感,大米也升级衍生出很多新品种,饭团、锅巴、米泡、米糖、米面、米酒、米饺、米粉……我们对锅巴、米饺、米泡、米糖、米面的印象永远萦绕在心头,召之即来挥之不去。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作为人生的第一基本需求,人从生到死,孜孜以求的就是吃饱饭,每天从早到晚一直忙活的多是为了“吃饭”。所以,中国人都习惯上把工作称为“饭碗”,把超稳定的工作称为“铁饭碗”。而藏在饭里的故事总是说也说不完,关于饭的词语、成语、歇后语比比皆是。饭局、饭店、饭桶,家常便饭、粗茶淡饭、酒囊饭袋、饭来张口,夹生饭、吃软饭、混饭吃……关于饭衍生而来的年夜饭、团圆饭、散伙饭……也是内涵丰富、意蕴美妙。其实,认真吃好每一顿饭,品尝生活的每一个瞬间,你会发现,真正的诗和远方,就藏在日常的一餐一饭之中。

“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微微笑。小时候的梦,我知道。不要哭,让萤火虫带着你逃跑,乡间的歌谣,永远的依靠……”倾听着周杰伦的《稻香》,心中金黄的稻穗在起伏,不觉已被深深陶醉。

吃着这丰盛、香甜的米饭,似乎回到了孩提时代,重温了故乡四季的美好记忆。时光的脚步,一路向前,谁也无法挽留,但我们却可以借助美食不断探访往日的时光,回忆遗失在时间深处的美好。幸福的岁月,是失去的岁月,我却始终相信,被时光偷走的美好可以由美食一一归还。

其实,百姓餐桌上的一盘菜,一碗米饭,并不仅仅只是愉悦舌尖和果腹这么简单,而是在四季轮回中周而复始,成为记忆中挥之不去的温暖,演变成文化基因,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作者单位:安徽省青山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