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荒地蝶变“花果山” 果香氤氲振兴路
来源:本报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朱杰 阅读量:10000 2025-10-17 20:53:20

昔日的石料厂,雨天泥泞,晴天扬尘;如今犹如“花果山”,果品丰富,四季有景、全年有收……10月16日,记者走进庐江县石头镇黄蜀山村,这里已经实现从“荒芜废地”到“多彩果园”的华丽转身,在村“两委”的带动下,探索出一条生态修复与产业兴旺、百姓增收相辅相成的振兴之路。

黄蜀山村过去因为修建道路堆放大量废弃砂石,雨天泥泞,晴天扬尘,生态环境严重退化。面对这一“沉疴”,村“两委”不回避、不退缩,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土地复垦、客土回填、土壤改良和基础设施提升,成功让这片废弃地重焕生机,转化为适宜农业发展与休闲观光的宝贵资源。这一“变废为宝”的创举,不仅修复了生态,更盘活了土地,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依托修复后的土地,黄蜀山村因地制宜发展精品农业,引进金乔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规划建设170余亩现代果蔬生态园,科学布局石榴、奇异果等多品类水果,实现四季有景、全年有收。其中,从新西兰引进的奇异果项目成为“点睛之笔”。村里联合农业部门技术人员攻克水土适应、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难题,采用微喷、遮阳防护、生物防控等现代化手段,成功实现高产优质。如今,黄蜀山奇异果果肉细腻、甜度适中、营养丰富,市场反馈颇好,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60%,真正让“贵族水果”走进万千寻常百姓家。

产业发展成果惠及村民是关键。村集体创新推行“土地租金+务工薪金+销售提成”三重收益机制,有效激发村民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实实在在地让村民享受产业发展的红利。现年62岁的村民陈中华便是“受益人”之一。因为年龄因素,她曾一度面临务工难的困境,现如今,在家门口的果园从事摘果、分拣等工作,每天120元工资,年收入超2万元,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同时,金乔生态农业负责人还开设抖音账号,积累粉丝2万余人,通过在平台分享种植日常让更多的消费者有参与感,实现“云上出村”,并举办“杨梅采摘节”“奇异果品鉴会”等活动,吸引游客参与体验采摘之趣、丰收之乐,有效带动农产品销售和乡村“出圈”。

为构建乡村振兴的新生态,黄蜀山村还加快融合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该村配套建设果蔬仓储中心,为金乔生态农业发展解决果蔬储存等难题,规划打造果园步道、采摘体验区、越野探险等项目,推动“农业+旅游+文化”深度融合。通过网络直播、电商推介、消费帮扶等新模式销售,扩大产品知名度,提高产品美誉度,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推动集体经济增收、村民致富,打响品牌推动产业做大做强,逐步构建“以果促旅、以旅兴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据了解,石头镇政府将黄蜀山村的实践视为乡村振兴的“样板工程”和“增长极”。下一步,将统筹整合农业、文旅、交通等资源,以黄蜀山村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发展,着力打造集绿色种植、生态观光、科普研学、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让黄蜀山的“星星之火”,催生全镇乡村振兴的“燎原之势”。(本报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