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旌德:建强 “邻里人” 实现 “小事不出村”
来源:程茜 记者 梅觉明 阅读量:10000 2025-10-16 19:46:19

“多亏了‘邻里人’调解室,我和邻居的宅基地纠纷终于解决了!”近日,旌德县俞村镇合锦村村民王大爷的感慨,道出了当地群众对“邻里人”调解室的认可。

近年来,宣城市深挖地域“和”文化,打造“握手言和”调解品牌矩阵,俞村镇主动承接品牌内涵,以“邻里人”特色调解室为载体,创新运用“五心”工作法,将市级品牌理念转化为基层治理实效,书写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层实践答卷。

筑牢“前哨”阵地,矛盾化解在“家门口”

“有纠纷,找‘邻里人’!”是俞村镇群众的共识。该镇在综治中心一楼设调解阵地,分接待、调解、档案三区,“五心”准则上墙,让群众倍感亲切。调解室组建“专业+乡土”9人团队:2名专职调解员负责法理支撑,7名村干部、老党员等“乡土调解员”熟乡情,形成互补。

调解员扎根基层优势突出:农忙时到田埂帮工唠家常摸诉求,茶余饭后在村口听心声。“与其等群众找上门,不如主动找‘事儿’,早疏解苗头问题。”桥埠村调解员喻功建的话,是团队写照。如今,调解室不仅调处矛盾,更成凝聚共识、融洽邻里的法治纽带,“小事不出村”目标在一次次调解中落地。

践行“五心”法则,提升矛盾化解质效

长期调解实践中,调解员提炼的“公心、热心、爱心、信心、耐心”工作法,是解民忧的“金钥匙”。

avatar

面对山林田土纠纷,调解员守“公心”,走访老人、现场指认核查事实;日常怀“热心”,靠前排查苗头防矛盾扩大;对情绪激动者付“爱心”:杨墅村叶大爷因赡养问题哽咽,调解员递茶倾听、亲情开导,助其家庭和好;遇难题持“信心”:仕川村喻氏兄弟因祖宅争执十年,调解员每年上门,今年中秋终让二人握手;解复杂事有“耐心”:鲍大姐遇征迁赔偿纠纷,调解员组织6次协调会,三个半月后为其争取4.2万元赔偿。该镇还建立起“约定-执行-反馈”的闭环跟踪机制:对涉及经济赔偿的纠纷,协助双方制定合理的支付计划,确保赔偿款按时到位;对涉及邻里关系修复的约定,通过定期上门回访、实地核查情况等方式,跟进后续落实,切实消除当事人的后顾之忧。

自“五心”工作法实施以来,调解室累计化解纠纷118起,成功率超95%,为基层和谐筑屏障。

深化多元联动,构建治理“合力矩阵”

随着发展步伐加快,涉征迁等复杂纠纷增多。该镇打破部门壁垒,创新建立“矛盾纠纷联调”机制,推动调解室与派出所、执法大队、司法所协作,形成“镇政府牵头统筹、多部门联动参与、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多元化解格局。

此前某高速征迁中,因补偿、房屋赔偿引起纠纷。“邻里人”调解室联合多部门成立专项调解小组,深入现场摸清情况,多次组织村民与项目方协商,既护村民权益,又保项目进度。最终解决37起纠纷,助村民获赔120余万元,实现“双赢”。

俞村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镇将持续擦亮“邻里人”调解名片,从源头上减少矛盾,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俞村焕彩。(程茜 记者 梅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