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老,您这竹篮真结实,比超市买的塑料篮好用。”10月10日上午,在池州市贵池区清风街道城北社区健康小区,志愿者侯小根来到95岁高龄老人喻文学家中,喻老正在编织篮子,竹篾在指尖翻飞,仿佛被赋予了生命。

“编一个篮子要一天半的时间,编着编着,一天就过去了。”喻老笑着放下手中的活计,指向柜上,“你们要的话,就送你们。”据了解,这门手艺是喻老年轻时学的,如今用来打发闲暇时光。日积月累,编好的篮子堆成了“小山”,每一只都浸润着老人对生活的热爱。然而,老人年事已高,既不懂线上销售,也因腿脚不便不能出门摆摊,让这些精致的手工编织篮只能静处角落,如同被遗忘的时光碎片。
而城北社区的“老伙伴”志愿服务队,成为了这些“时光碎片”的守护者。针对辖区300多位80岁以上高龄老人,社区敏锐地捕捉到“情感孤独”与“技能闲置”是老人们未说出口的普遍痛点。为此,社区结合贵池区基层治理服务项目,创新组建“老伙伴”志愿服务队,招募了20位平均年龄60岁的低龄老人,以“低龄助高龄”模式开展结对关爱服务。侯小根就是其中一员,他每天穿梭在楼栋间,陪老人聊天、帮忙修理家电,为老人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份低龄助高龄的情谊,成为社区里常见的暖心风景。
“喻大爷,您这么好的手艺可不能浪费!”社区片长王锦涛热心地说,“我们帮您把篮子卖出去,既能让街坊用上好东西,也能为您添些零花钱。”城北社区积极寻找销售渠道,侯小根也在自家粮油店代为售卖,社区还通过发布倡议书到各小区居民群,呼吁大家助老帮困。消息一经发布,短短一个中午,20多只竹篮被抢购一空。王锦涛忙着统计订单、回复咨询,上门取货,协调各小区片长配送,并将货款分文不差地交到喻老手中。
如今,手工编织篮已成为当地居民的“热门商品”,城北社区表示将持续帮助老人解决“销路”问题,通过“低龄助高龄”,将“手艺”转化为“收益”,编织出一幅社区互助的温暖图景。
“低龄助高龄,不是简单的‘帮扶’,而是让两代老人互相‘看见’。”该社区负责人方纯总结道,“年轻人看见传统手艺的价值,老年人看见自己被需要的意义——这,才是社区最该有的烟火气。”(汪文姣)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