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见证生态蝶变,绘就绿色画卷
来源:记者 李小平 阅读量:10000 2025-10-09 19:11:26

从历史文脉的守护到现代生态的构建,从城市更新的突破到乡村振兴的活力,马鞍山以绿色为底色,绘就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壮美画卷。9月29日,马鞍山开展2025年“马鞍山环保世纪行”第二次集中采访活动。由马鞍山市人大常委会、市生态环境局及省市多家新闻媒体组成的采访团,深入和县、雨山区、博望区等地,实地探访马鞍山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水环境治理、人居环境提升等领域的阶段性成果,见证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文化传承与生态修复交融:和县文昌塔公园焕新颜

在和县文昌塔公园,采访团感受到历史文脉与现代生态理念的完美融合。这座占地300亩的公园以明代文化为核心,通过严格保护省级文保单位文昌塔、复刻《环翠堂园景图》的园林意境,打造出“文昌十景”等特色景观。公园同步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对周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构建智慧运动设施,形成集文物保护、湿地治理、文化展示于一体的主题专类公园。和县住建局负责人表示:“这里不仅是历史文化轴线的终点,更是未来文化旅游的新名片。”

黑臭水体变清流:雨山东湖治理显成效

雨山区东湖曾因黑臭水体问题困扰城市发展。2017年起,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补水等系统工程,东湖水质稳定达到地表Ⅴ类水标准。采访团在现场看到,湖体活水循环系统高效运转,3000组EHBR膜生物反应器持续净化水质,沿湖景观桥与水榭相映成趣。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东湖治理不仅改善了防汛排涝能力,更成为城市生态修复的典范。”

城市“会客厅”崛起:阳湖片区打造生态新地标

在雨山区阳湖片区,一座集路网、管廊、公园、学校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正加速崛起。阳湖地下综合管廊作为省内规模最大的电力管廊,释放580亩土地资源,提升供电能力;阳湖公园通过水生态治理,将劣Ⅴ类养殖池塘提升为Ⅲ类水标准,配套建设7个停车场、13处休憩亭廊,日均接待游客超万人次。市重点处负责人表示:“这里将成为马鞍山最诗意的城市会客厅和宁马城际线的山水门户。”

乡村振兴新图景:博望区百峰村、东湖村展风采

博望区百峰村以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为目标,通过“1+4”工作体系凝聚整治合力,创新“金边银角”改造计划,建成58处“五小园”,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东湖村则依托石臼湖生态资源,推动渔民退捕上岸,打造“天空之境”露营基地等文旅项目,吸引游客3.2万人次,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融合双赢。村民感慨:“现在环境美了,游客多了,我们的日子更有奔头了!”

绿色发展再启新程

马鞍山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采访活动全面展示了全市在生态治理、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创新实践。未来,马鞍山将继续以“环保世纪行”为契机,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绿色动能。(记者 李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