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马鞍山市委政法委获悉,今年6月以来,该市在全省率先开展铁路外部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夏季行动”,通过路地协同、标本兼治,有效破解铁路安全治理难题,实现第三季度铁路交通伤亡事故和涉铁违法犯罪案件“零发生”,宁芜铁路因行人挡道导致的列车临停事件同比下降30%,相关经验在全省铁路护路联防视频会议上作典型交流。
多措并举破解安全顽疾
马鞍山市境内7条铁路线总里程达244公里,其中宁芜铁路穿城而过且多为开放式线路,行人穿行、异物侵限等问题频发。针对这一现状,市委政法委以问题为导向,系统梳理近五年事故案例,锁定“人为因素、基础设施、安防措施、环境安全、突出问题”五大风险点,建立22项任务清单,通过“一事一策”精准治理。
行动期间,累计整治隐患43处,修复加装防护网1500余米,封堵开放式路口4处,新增视频监控10个,设置大型宣传警示牌4个。含山县对无人机用户进行排查管控,花山区清理高铁沿线违规种菜区,雨山区加装防护栅栏阻断行人穿行路径。同时,市铁护办招标新增10套智能视频报警器,推动“人防+技防”深度融合。
路地联动构建共治格局
此次行动创新建立路地协同机制,邀请铁路单位派员集中办公,形成“排查-处置-反馈”闭环。芜湖工务段在宁芜铁路3处隐患点加装防护网,当涂县安排警力全程保障施工安全。针对“6·26”卧轨自杀突发事件,路地双方2小时内完成应急处置,并形成复盘报告推送多部门,强化对“三失一偏”(失业、失意、失管及偏执倾向)人员的动态管控。此外,编纂的《马鞍山市铁路护路工作手册》为基层护路队伍提供了标准化操作指南。
长效治理直面四大挑战
尽管取得阶段性成果,但铁路安全治理仍面临长期考验。目前,宁芜铁路开放式线路在全封闭改造完成前,行人穿行风险仍存;扩能改造工程引发的土地征迁、施工纠纷等衍生问题需提前化解;摆放障碍物、击打列车等违法犯罪行为需持续严打;高铁沿线轻质漂浮物(如塑料大棚、彩钢瓦)和保护区违规施工等问题仍需动态清零。
五维发力巩固整治成果
下一步,马鞍山市将聚焦“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从五方面深化治理:加速核心隐患消除,全力推进宁芜铁路全封闭改造项目,协调解决报批、征迁等堵点问题;完善协同机制:建设路地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隐患数据、监控视频、巡线日志实时互通;强化科技支撑:扩大智能监控覆盖范围,重点布防事故易发区段;深化宣传教育:通过短视频、乡村大喇叭、案例巡展等形式开展精准普法,提升沿线群众安全意识;严控重点风险:建立扩能改造工程风险研判机制,加强重点人群和区段巡查,保持对涉铁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
马鞍山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马鞍山市将持续巩固“夏季行动”成果,以制度化、智能化、全民化手段筑牢铁路安全防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通讯员 许卫 记者 李小平)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