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讲堂”上围绕实务难题“唇枪舌剑”开拓办案思路;“旁听送训”让干警在“干货满满”的实训教学中磨炼本领……2024年以来,淮南市检察院紧紧围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核心目标,以条线培训、学练赛、外部引智和教学品牌培育“四个常态化”为抓手,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机制,丰富培训内容形式,推动检察教育培训工作精准化、深度化、实效化发展,为检察工作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条线培训:构建全面精准培训体系
淮南市检察院坚持抓实抓全常态化培训这个提升检察人员专业素养的基础工程,坚持系统思维,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每年举办的各业务条线培训活动,坚持政治与业务相融合,突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教育培训的首课、必修课。
业务培训内容涵盖“四大检察”各领域,突出专业性实务性,从岗位素能需求出发开展针对性训练。培训主办部门做实开课调研,做好课程设置,突出实训要求,明确培训班次需安排不少于半天的实战练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相长。
在培训名额分配上,市检察院坚决向基层倾斜,明确规定基层干警参训比例不低于65%,有效解决了基层培训资源相对匮乏的问题。2024年以来,市、县、区检察院举办3天以上专题培训14个班次,帮助干警夯实专业基础,提升履职能力。
以练促学:搭建多元互动实践平台
淮南市检察院将“学、练、赛”有机结合,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打破传统培训“单向灌输”的局限,创设多元互动、教学相长的实践平台。新媒体综合素能培训班运用多维度培训手段,将理论学习与业务实践紧密相连。
该院还积极落实“素质能力提升年”部署,广泛开展“四大检察”岗位练兵、业务竞赛活动。今年新春佳节刚过,全市检察系统就连续举办2场专项业务竞赛,决出业务标兵与能手35名。刑事检察条线还创建了“优公研学营·星火讲堂”平台,该平台以“实”开路,围绕实务工作中的“疑难杂症”,组织“检察官教检察官”,开展办案实践授课讲座、疑难案例研讨、经验做法交流与庭审答辩训练等活动。
同时,强化以“练”强兵,深化出庭公诉能力建设,2025年已组织开展多场全市庭审观摩活动和听庭评议,覆盖各类型案件。这种“以庭代练、以观促学、以评促改”的模式,有效提升了检察人员的实战能力。
外部引智:拓展开放共赢培训格局
作为国家检察官学院在安徽省检察机关唯一一家教学实践示范基地,淮南市检察院教育培训部门注重发挥联系优势,创新建立干警旁听送训机制,由国家检察官学院教务部、淮南市检察院宣教科对照班次安排,梳理征集干警的学习需求,按需组织学员参训。
从2023年起,淮南市检察院及部分县区检察院的40余名检察人员先后参加国家检察官学院主体班次的旁听学习。学习内容覆盖各项检察工作,解决了实务培训师资难题,还搭建了交流沟通的桥梁。
“培训班教学方法先进,课程设置丰富,师资力量强大,满满都是干货,极大提高了我们的法学理论水平与法治思维观念。”参训干警们在学习中磨练了本领。
结合旁听送训机制,淮南市检察院宣教科及旁听人员所在部门,同步开展了优质课程共享、传学导学和互动交流等活动,把培训课程内容延伸传递给每位干警,实现“一人旁听、全员受益”的倍增效应。
此外,市检察院、4家县、区检察院分别与安徽大学、淮南师范学院等开展检校合作,进一步拓展了外部引智的深度和广度。
品牌培育: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为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市检察院把教育培训品牌培育选树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选育“淮检之星”为牵引,该院通过组织推荐、集中展示、交流互鉴等方式,生发先进典型在队伍素能建设传帮带中的积极作用。2024年以来,培育发布“淮检之星”集体与个人30个,通过多种渠道发布先进事迹,分享工作经验,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多名“淮检之星”被提拔走上领导岗位。
各县区院也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品牌培育工作,不仅常态化开展年度春训活动,还探索针对青年干警的引领机制。凤台县院举办“青力而为”培训班,重点培养青年干警;潘集区院创办“青年检察官讲堂”,主讲人涵盖院内45岁以下干警,建立“一人一档案”的授课台账,有效盘活了青年干警的智力资源,获评全省终身教育品牌。(通讯员 赵武 本报记者 徐奥萍)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