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出监教育针对性不强、社会需求衔接不紧等问题,宣城监狱探索建立“434”出监教育模式,以系统化、精准化教育助力临释罪犯夯实回归社会根基。
四期统筹,分期施教无缝衔接。“434”模式以年度为轴,按季度对应开展4 期出监教育,每期精准覆盖当季所有即将出监的罪犯,通过“一季一期”的常态化安排,让每一名临释罪犯都能在出监前接受系统规范的集中教育,确保出监教育无遗漏、无断层。
三维进阶,分段施教提升质效。每期出监教育以3个月为完整教学周期,按照“前期适应—中期强化—后期评估”三个阶段分步实施。前期适应聚焦“入轨引导”,通过开班动员、课程说明等方式,帮助罪犯快速转变角色认知,明确学习目标。中期强化侧重“核心赋能”,集中开展课堂授课、技能实训、心理辅导等核心内容教学,实现思想认知、职业技能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步提升;后期评估立足“成效检验”,通过考核测评、技能鉴定、再犯罪风险评估等方式,全面掌握罪犯学习成效,同步优化教学方案,形成“教学—实践—反馈”的闭环管理。
四式赋能,多元施教协同推进。模式整合课堂化教学、多媒体教学、个性化督学、回归技能巩固教学四种方式,协同推进教育实施,实现“思想+技能+心理”全方位培塑。课堂化教学由教育改造科人员、各押犯监区分管领导、优秀业务内勤及外聘专家组成的出监教育讲师团主讲,课程涵盖出监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就业创业指导、心理适应辅导等核心内容,以系统化讲解筑牢罪犯思想与认知基础。多媒体教学,依托监狱电教系统,采用“推送菜单+个性点餐”模式,针对性开展形势政策解读、职业技能演示、社会适应技巧等内容教学,精准匹配罪犯个体需求,增强教育吸引力与实效性。个性化督学,由监区承包民警督导罪犯撰写学习体会与出监规划,精准回应罪犯在就业、家庭关系、社会融入等方面的困惑,实现“一人一策”的精准引导。回归技能巩固教育,开设无人机电子装配、面点制作、叉车驾驶、缝纫工艺、园林园艺等五大专业方向的职业技能实操培训,以“技能傍身”提升罪犯回归社会后的就业竞争力。
目前,宣城监狱已完成出监分监区警力调配、《出监教育教案》编制、回归指导中心规划等前期筹备工作。下一步,监狱将依托“风铃计划”进一步引入社会资源扩充讲师团力量,建立联合地方司法所跟踪回访的长效评估机制,持续打磨出监教育模式细节、提升教育质效,真正让出监教育成为罪犯从“监狱人”向“社会人”转变的“铺路石”,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王大志)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