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祁门县人民检察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将检察工作的“根”深深扎进基层土壤,以“勤走田间、勤走村户、勤干实事”的务实作风,在与群众的紧密联结中多沾“泥土味”“烟火味”“汗水味”,把法律服务送到百姓身边、把司法温暖送进群众心里。
勤走田间,多沾“泥土味”。该院牢牢把握好“三个注重”,护好“台子”。注重深入基层抓宣传、注重联村包户面对面抓宣传、注重新媒体平台抓宣传。走近百姓身边,去“吆喝”,讲好普法课,讲懂司法救助好政策。发扬“铁脚板”精神,主动上户,到田间地头、用乡间俚语,为百姓端上法律服务“宣传餐”。画好普法“同心圆”,加强与各部门协作,联合县直部门、乡镇、村组等多方力量,形成普法宣传合力,将扫黑除恶、防养老诈骗、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交通安全、食药安全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普法知识,传送到百姓的心中。
勤走村户,多沾“烟火味” 。柴米油盐映射百姓生活,家长里短折射百姓心理。聊家常不是简单地走过场、说官话,而是要将心比心、以真心换真心,在沟通交流中与群众拉近距离、增进感情。用既贴心又实在的话语,打开群众"话匣子",让群众感受到亲切与关怀。检察干警前往田间地头、村头巷尾,抓住与群众相处的机会,站在"自家人"的角度,聊一些群众听得懂、感兴趣的话题,更好走进群众心里。借助围炉夜话、板凳议事会等形式,用接地气的土话、白话,把法律知识讲清楚、说明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回应群众关切。
勤干实事,多沾“汗水味”。该院始终紧扣“四大检察”,聚焦主责主业,以为群众办好每一件实事为根本出发点,紧盯妇女儿童保护、农民工工资、弱势群体支持起诉、司法救助等领域,以守护群众“头顶上”“脚底下”“舌尖上”“包裹中”“校园内”安全为出发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之事和“最恨最怨最烦”问题。依法打击侵害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妇女等特定群体犯罪活动,保障特定群体的合法权益。开展打击防范诈骗及非法集资主题宣传活动,最大限度追赃挽损,守好特定群体的“钱袋子”。同时加大依法支持起诉力度,让权益受损但因经济困难或法律知识欠缺无力维权的他们,依法享有诉权、有效行使诉权。(廖腾飞)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