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池州市贵池区人民检察院对一起利用区块链技术实施“靓号攻击”的新型网络犯罪案件提起公诉,被告人刘某某因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被依法判处刑罚。该案揭示了虚拟货币交易中一种针对粗心用户的新型欺诈手段,涉案金额高达350余万个USDT。
USDT的中文名称为泰达币,是一种将加密货币与法定货币美元挂钩的虚拟货币,1枚USDT固定对应1美元,支持与美元1:1兑换。
据悉,2022年底至2023年间,被告人刘某某受上线指使,编写了一套名为“靓号攻击”的程序。该犯罪手法犹如“狸猫换太子”:首先,提前准备大量区块链网络资源,批量生成数万个虚拟货币钱包地址;其次,利用区块链的公开特性,实时监控并筛选大额USDT转账交易;随后,通过程序匹配与真实收款地址后五位完全相同的“钓鱼地址”,并向被害人发送0个USDT的交易,使陷阱地址留存在被害人交易记录中;当被害人再次转账时,若仅凭后几位数字判断,便会误将资金转入陷阱地址。
经查发现,在短短数月内,刘某某与上线配合,通过“尾数匹配”手法非法获取USDT高达350余万个,刘某某从中获利5%。
检察机关提醒广大用户,在进行虚拟货币转账时,务必仔细、完整核对收款地址全部字符,切勿仅凭局部字符或历史记录进行操作;对交易记录中的地址应重新验证,避免直接使用;同时应增强区块链安全知识,认识数字资产交易的特殊风险;一旦发现被骗,应立即保存好交易记录、地址信息等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朱智光)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