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高原寒风中守护“薪”希望
来源: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余行 阅读量:10000 2025-09-17 14:55:05

本报讯(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余行)海拔3700米的新疆和田昆岭镇,寒风裹着沙砾掠过戈壁,10余名农民工裹紧衣服,双手反复搓揉仍挡不住寒意——他们盯着不远处已竣工的商业设施,眼里满是焦灼:140余万元工程款迟迟未结,养家的工资也跟着“悬了空”,施工方与业主方因工程量核算、单价认定各执一词,眼看着纠纷一拖再拖,什么时候能拿到钱成了未知数。

“处理农民工欠薪,我熟,我去!”9月2日,当消息传到安徽援疆检察干警蒋征耳中时,他主动请缨。作为芜湖三山经开区检察院民事行政部门负责人,他长期扎根农民工权益保护一线,笔记本里记满了农民工维权案例,可这次的“战场”,比以往更具挑战:初抵高原,刚踏出警车,高原缺氧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头痛、胸闷、嘴唇泛青。可还没来得及休息,他便揣着便携氧气罐往双方驻地赶:“群众急得睡不着,我这点反应不算啥!”

图片:驱车赶往双方驻地

摸清纠纷脉络和症结后,蒋征没急着搬法条——他知道,要想解“钱的结”,得先解“心的结”。先找施工方,包工头一开口就红了眼:“工人等着钱交房租、给娃交学费,后续工程也断了资金。”蒋征递上热茶,在笔记本上圈出“工资优先”;再找业主方,负责人坦言“怕超支影响其他建设”,他就摊开工程量清单,一笔笔核对:“咱们算清楚每一分,既不亏了施工队,也不让您担额外风险。”

图片:组织双方调解

等双方情绪缓下来,蒋征把人凑到一起,窗外就是昆岭镇新建的厂房。他摊开工程量清单,指着《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声音透着真诚:“咱们来边疆建设,都是想让这里越来越好。农民工的血汗钱,是他们的底气,更是咱们稳住发展的‘定心丸’啊!”连续两天,他一边核明细、一边做疏导,还提议:“共同选鉴定机构,结果大家都认,根据鉴定结果支付工程款。”当双方终于达成一致并签订承诺书时,农民工王师傅攥住蒋征的手,眼眶泛红:“原以为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多亏了您跑前跑后,这钱暖到心里了!”

怕农民工跑远路,他把调解会开在工地旁的板房里;担心语言不通,就请社区干部当“翻译”;临走前,他把手机号留给大家:“后续鉴定有问题,随时找我。”如今,昆岭镇那处商业设施逐渐热闹起来,服装店、杂货店陆续开业。“再等几天,鉴定结果出来,工程款到账,我们的工资就能进‘口袋’啦。”现在,工人们终于安下心来,而蒋征也扎进了新的案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