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和风细雨化干戈 来安县持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质效纪实
来源:记者 李斐 通讯员 钱强国 阅读量:10000 2025-09-16 16:55:17

6月23日,来安县务工人员刘某向该县综治中心反映,称其被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后,企业却在社保系统内勾选“个人主动离职”选项,导致他丧失失业保险金申领资格。接到诉求后,经县人社局、来安经开区联动介入调解,仅用4天时间促成双方达成协议,企业为刘某出具证明,协助其申报失业保险金。这起劳动合同纠纷的圆满化解,正是来安县基层社会治理中矛盾纠纷高效调处的生动缩影。

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综治中心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来安县紧扣“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目标,以县级综治中心为龙头,统筹推进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平台建设,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让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更灵敏、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畅通。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是来安县综治中心提质增效的基础。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指挥部”,该县整合政法、信访、人社、住建等10余个部门资源,构建“常驻+轮驻+随叫随到”部门联动机制。其中,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核心部门派员常驻,民政、住建、自然资源等行业主管部门和工会、妇联、法学会等群团组织轮驻办公。

在矛盾纠纷化解主阵地上,来安县级综治中心建立“周排查、月研判、季分析”工作机制,搭建起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矛盾排查网络。县综治中心与县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一体建设,引入婚姻家庭、商会、金融、环境保护等7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配备10名专职调解员和4名书记员,打造“调解+司法确认”闭环流程。

综治中心的效能充分释放,离不开基层治理“毛细血管”的畅通。来安县以乡镇综治中心为纽带,推动治理资源下沉,创新形成“纵向联动、横向协同”工作格局,让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萌芽。

基层调解队伍是矛盾化解的“第一道防线”。汊河镇以“刘祥工作室”为龙头,组建17支村级调解队,构建“村级初调-工作室精调”两级体系,多年来化解矛盾纠纷5000余件,涉及人员3.34万人、金额3.68亿元,调处成功率99.2%、回访满意度100%,成为基层调解专业化、品牌化的标杆。

跨区域调解是来安县综治工作一大特色。针对与南京六合区接壤60公里地理特点,两地自2004年起首创“来六边界地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构建起跨省联防联调机制。20年来,两地逐步建立“1个县级联调委+8个乡镇调委会+22个村社区调委会”组织网络,累计化解跨区域纠纷1000余件,其中重大矛盾400余件,为边界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筑牢了“防火墙”。

在社区治理层面,新安镇西门社区“小巷议事会”走出了一条自治新路径。该社区以网格为单元,从退休干部、老党员、居民代表中遴选34名议事会成员,建立“政策宣传、民主管理、矛盾化解、邻里互助”四大机制。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议事会全程参与方案制定、施工监督,推动14个小区、10条巷道完成升级,解决路面硬化、管网改造等民生问题200余个;在矛盾化解中,发挥“人熟地熟”优势,累计调解纠纷234件、收集社情民意460条,成为社区治理的“活雷锋”和“稳定器”。

为让群众诉求得到更便捷高效地回应,来安县要求各地各部门“开门接待群众”,便捷高效服务群众,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三城镇成功化解种田大户私自占用、拆除机耕路案件,解决属地农户与包田大户之间长达2年土地纠纷;在企业欠薪纠纷专项治理工作中,三城镇综治中心联合多部门集中办公,为6名农民工师傅追回工资11.94万元。

与此同时,来安县各乡镇牵头开展“法律赶大集”普法宣传活动,组织法律工作者深入乡村,通过设立咨询台、悬挂横幅、发放资料等形式开展普法,现场解答土地承包、婚姻家庭、劳务纠纷等法律问题,发放《民法典宣传手册》《法律援助指南》等普法资料2万余份。系列活动有效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风尚,让“和风细雨”般的治理力量,持续滋养着来安大地的和谐与安宁。

(记者 李斐 通讯员 钱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