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和”字破题 “解”字作答
太和县二郎镇探索基层治理新路
来源:通讯员 赵搏 王皖秀 记者 聂学剑 阅读量:10000 2025-09-12 15:55:39

今年以来,太和县二郎镇聚焦一个“和”字,将其作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金钥匙。该镇创新打造“问题‘和’我说,困难我来‘解’”特色品牌,通过一系列“小切口”举措精准发力,奏响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乐章”。

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

基层矛盾如何破解?二郎镇开出的“药方”是:党建引领,主动出击。镇党委探索实施“党委统筹、班子主抓、部门协同”的矛盾纠纷调解机制,不仅健全指挥体系、升格领导小组,还实行“双组长制”。

机制创新的背后,是作风的转变。该镇随即开展“凝心铸魂强作风,锻长补短提效能”干部作风纪律教育整顿活动,强化干部为民办实事的初心。干部沉下去,问题浮上来。3万份“问题‘和’我说,困难我来‘解’”红色告知书贴进各村,干部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一目了然;“镇村干部下基层”活动中,干部走进农家小院,收集并解决150余件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模范)组成的“法治诊所”,凭借威望与经验,成为化解邻里纠纷的“金牌调解员”。

共建共治守护平安

二郎镇整合资源,构建全方位平安建设网络。一支支宣传工作队采用“线上+线下”模式,将法律知识送进校园、企业、乡村。300余场宣传活动、万余份宣传单页,重点围绕防范电信和养老诈骗,守护群众“钱袋子”;抖音、警民议事微信群则让法治宣传突破时空限制。

每晚由“镇村干部+党员志愿者+江淮义警”组成的法治巡逻队都会穿梭街巷,护学岗值守、夜间巡逻不仅是安全保障,更形成有力震慑。这种“共建共治共享”模式鼓励热心群众参与,从源头上铲除违法犯罪滋生土壤。

文明乡风助力振兴

“干群和谐,是基层最美的风景。”这一理念在二郎镇落地生根。“许文明愿,立文明誓,创文明村”活动别开生面,干部群众共同承诺、打破隔阂、协同奋进。群众不再是治理的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共同制定《村规民约》,厚植德治土壤。定期举办的“好媳妇好婆婆”“清洁文明户”表彰会,让文明种子在欢声笑语中播撒。

和谐的背后是发展。村党组织书记成为乡村振兴“领头雁”,龙伍新村党总支书记杨振中不仅擅长调解纠纷,发展产业也颇有成效。他通过网络直播为村里“味之道”智慧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建成的6座大棚正助力集体经济茁壮成长。

闭环机制确保“事事有回音”

品牌能否立得住,关键看实效。二郎镇形成严密工作闭环:每周入户走访,干部成为农户常客,诉求一一记录在册;集中分类办理,问题按领域快速交办分管领导,明确时限、压实责任;每月回访调度,通过电话从“是否走访、是否办理、是否办结、是否满意”四个维度追问效果,力促群众满意度提升。

今年5月中旬,龙伍新村朱楼自然村村民朱某胜与朱某民因土地边界争执不下。村党总支书记杨振中带领村“两委”成员、“五老”组成的调解队,多次手持测量工具深入田间地头,对照历史台账精准丈量。调解中,队员坚持“情理法”结合,既耐心倾听诉求、缓和情绪,又从邻里情及生产生活实际出发摆事实、讲道理、释法律。最终,双方放下芥蒂、签订协议、握手言和,一场即将升级的纠纷圆满化解,“心结”变为“和谐”。

据了解,走访活动开展以来,全镇已排查发现问题1000余条,其中政策咨询类570余条、民生诉求类270余条、矛盾纠纷类160余条,所有问题均得到妥善解决,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显著提升。(通讯员 赵搏 王皖秀 记者 聂学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