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肥西县矛调中心:12小时攻坚促调解协议在病床前签订
来源:记者 谢晴雨 通讯员 苏卫东 张雨 阅读量:10000 2025-07-22 16:07:50

本网讯(记者 谢晴雨 通讯员 苏卫东 张雨)“责任界定确实复杂,企业也有实际难处……”“我实在走投无路了,他倒下后,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断了……”7月18日,某企业代表来到肥西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就该企业与员工王某的经济赔偿纠纷申请调解。调解室内,企业代表面露难色地陈述情况,而王某的妻子则声泪俱下地诉说家庭困境,现场气氛凝重。

该中心迅速启动应急调解机制,指派经验丰富的调解员李业沂、刘能玉牵头处理此案。经详细核查得知:7月6日,该企业员工王某在配送途中突发脑梗,这一意外不仅使其遭受严重身体创伤,更让本就艰难的家庭陷入绝境。作为家中唯一的劳动力,王某肩负着全家生计,其妻子因患小儿麻痹症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突如其来的疾病如同雪上加霜,后续治疗费用与长期康复带来的经济压力,让伤者家属与企业在赔偿问题上产生激烈分歧,双方多次协商均无果。

面对工伤认定标准、赔偿金额核算等核心争议点,调解员采取“背靠背”“面对面”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攻坚。一方面,耐心倾听双方诉求,依据法律法规摆事实、明权责,梳理医疗费用、后续护理等赔偿项目,提出多套细化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从情理角度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既向企业阐明劳动者家庭的实际困难,也向家属解释企业的经营考量,逐步缩小双方心理差距。

经过12小时的持续沟通、反复斡旋,双方终于在当晚11时达成共识。调解员随即陪同双方赶往王某接受治疗的医院,在病床前现场签订调解协议。当笔锋落下的瞬间,调解员布满血丝的眼中露出欣慰的笑意——这场跨昼夜的调解,不仅为濒临破碎的家庭留住了希望,更彰显了多元化解机制在化解矛盾、凝聚共识中的重要作用。

协议签订后,王某的妻子紧握调解员的手再三道谢,企业代表也由衷感慨:“多亏矛调中心搭建平台,既维护了员工权益,也让企业卸下了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