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阳县司法局丁桥司法所成功调解一起因交通事故引发的死亡赔偿纠纷,帮助七旬丧偶老人依法获得合理赔偿,用专业与温情化解了家属与肇事方、保险公司的多方矛盾,守护了生命尊严。
今年4月中旬,丁桥镇街道上刺耳的刹车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69岁的苏奶奶在一起交通事故中不幸离世,留下年迈的丈夫万大爷沉浸在悲痛之中。虽然事故责任明确,但复杂的赔偿程序让万大爷感到茫然无措,不知如何依法索赔。
“赔偿不是糊涂账,必须用法律厘清生命价值。”事故发生后,丁桥司法所立即介入,依据《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相关规定,逐项核算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等法定项目。工作人员对照安徽省2024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制作详细的赔偿测算表,让万大爷一家清楚了解应得权益。
调解过程中,肇事方律师提出了3万元“谅解金”方案,丁桥司法所工作人员连夜查阅池州、铜陵等地类似案例补偿标准,从清晨持续到夜幕,在长达8小时的调解拉锯中,他们既充当“法律顾问”,详细解释赔偿依据,又化身“心理疏导师”,安抚家属情绪,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合理赔偿协议。
就在调解接近尾声时,保险公司又试图按2023年度标准压低死亡赔偿金,丁桥司法所立即调取省政府最新公告锁定2024年赔偿基数,确保赔偿金额符合法律规定,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最终签署协议时,工作人员发现万大爷对协议中的法律术语还心存疑虑,便用当地方言将“保险理赔”“责任划分”等专业术语转化为家常话:“这部分是肇事司机支付的“谅解金”,这笔钱能保障您今后的生活……”经过两个小时的耐心讲解,终于让老人放心地在调解协议书上摁下了手印。
“每分赔偿都是对生命的致敬。”丁桥司法所负责人在调解结束后深有感触地说。这起纠纷的成功调解,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深刻内涵,基层司法工作者既在计算器上敲出精准的“法律账”,更在群众心里写下温暖的“民心账”,让群众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了公平正义和法治温度。(方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