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徽风皖韵 善治长江】法治守护“凌家滩”
来源:记者 李斐 于迟 阅读量:10000 2025-05-16 12:14:06

本网讯 (记者 李斐 于迟)裕溪河畔,玉光璀璨;太湖山侧,文明延绵。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内,透过古朴神秘的玉版、虔诚祈祷的玉人,仿佛看见5000多年前,凌家滩的先人们曾在这里开拓耕耘、建设家园。

作为中华文明曙光阶段最具代表性的遗址之一,距今5800—5300年的凌家滩遗址,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

凌家滩属于历史、属于现在、更属于未来。

为了强化遗址保护,含山县政法机关合力筑起了一道守护文物的“铜墙铁壁”。

文物安全是文物保护的红线、底线和生命线。我省探索立法保护机制,2016年5月1日起施行的《安徽省凌家滩遗址保护条例》(下称《条例》)成为安徽省首个文化遗产保护专项法规。

在《条例》的规范、引导和推动下,省、市、县三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各司其职,依法履行文物保护管理利用各项职责,促进凌家滩保护利用水平显著提升,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遗址被发现至今,“保护至上”的理念被一以贯之。含山县更是将凌家滩文化遗址保护作为重中之重,从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多个角度,汇聚12个条线部门力量,全方位打造凌家滩法治保护“玉龙式”闭环。

“正对游客中心是法治文化驿站,驿站中有融媒体大屏,宣传栏里有《安徽省凌家滩遗址保护条例》、形态各异的法治景观石上刻着法治名言……走进景区,这里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主题法治休憩亭……”

 乘坐游览车,伴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含山县推动“法治融入”工作一一呈现在游客眼中。

在游览遗址公园、了解凌家滩文化时,实时了解法律新规、法治亮点及普法案例,含山县司法局将法入景中,努力推动普法宣传有声有色、普法形式多姿多彩、法治声音沁润人心。

在凌家滩遗址公园内,一座土坯色的三层小楼格外显眼,这里是凌家滩文化遗址司法保护工作站和旅游巡回审判点。

在这里,含山县人民法院司法保护工作站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为遗址保护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和司法保障,及时处理涉及遗址保护的各类纠纷和案件;旅游巡回审判点则针对遗址旅游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旅游纠纷,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游客和遗址管理方的合法权益。

此外,含山县人民检察院设立凌家滩公益保护示范点,充分发挥检察公益诉讼职能,对破坏遗址环境、损害遗址公共利益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起诉。通过开展公益诉讼专项行动,加强对遗址周边生态环境、文物安全等方面的保护,形成了强大的法律震慑力,有效遏制了各类违法行为。含山县公安局也拟设立凌家滩警务工作室,加强遗址周边的治安管理和巡逻防控,严厉打击盗窃、破坏文物等违法犯罪行为,为遗址保护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