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金
在中国,稍微有点文化的人,都知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故事,也知道“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成语。这都和一个地方有关,那就是安徽淮南八公山。
八公山位于淮河南岸,几乎骑在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上。千里淮河流到这里,甩了个大湾,把八公山揽在怀里,好像要抱紧这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一个春日,我们来到慕名已久、颇具神秘感的淮南八公山。下车点是北大门,大家纷纷拍照留念。有人问八公是哪八公啊?导游说,不用急,跟着我,一会就知道了。
我们先参观了地质博物馆,这是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馆内划分为矿岩厅、古生物厅、奇石厅、地质灾害厅等,展品琳琅满目,陈列井然有序。还有恐龙化石、白象化石,形体巨大,夺人眼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发掘于八公山的“淮南虫”化石,距今7.4亿年,据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多细胞生物化石,被国际地质学界誉为蓝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
之后去了林木葱茏的淮南子文化园,它是以西汉(前202—8年)名著《淮南子》为主题的文化景观带,主要由入口广场、自然广场、人文广场和养生广场等组成。路随坡转,曲径通幽,这里的山石林木之间,不时点缀着走廊、墙雕和塑像。一组组人物,栩栩如生;一个个故事,引人入胜。这里有《淮南子》记载的二十四节气广场、豆腐的制作工序;有诸多《淮南子》里的人物故事,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炎黄大战”“大禹治水”,还有“塞翁失马”“削足适履”……可谓精彩纷呈、寓意深远。九曲宛转,归结一处,淮南鸿烈——淮南王与八公的塑像:汉淮南王刘安,八公是刘安招揽的数千门客里最出色的八位,即苏非、李尚、田由、左吴、雷被、毛被、伍被、晋昌,他们以卓越的才华协助刘安编纂出鸿篇巨制《淮南子》,成为中华国学典藏中的璀璨明珠。
随后去了山石汇集的石林。八公山的石林好特别,最大特点是缩微。感觉像是大自然的缩微版,像是把黄山或桂林缩小了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呈现在我们面前。它一般2-3米高,最高只约5米,乍一看像是影视城里的场景道具,细看也是峰峦叠嶂、沟壑纵横,穿行其中九曲回环,如入迷宫。导游说,这不是人工石林,就是大自然原生态。这独特的地质奇观,让人惊叹造化的神奇精巧。
八公山没有高大险峻的山,最高海拔也只有 241米,由40余座大小山峦组成,占地面积200余平方公里。平日山林郁郁葱葱,春夏万木竞绿,秋日金黄斑斓。
在导游带领下,我们来到一处颇为壮观的宫殿面前。这座仿建的宫殿坐落在炼丹谷的平地高台上,正面的宫门飞檐翘角、赤柱红门,大门横匾上“汉淮南王宫”鎏金大字,熠熠生辉。登上台阶,进入宫门,能看到更加恢宏的正殿,两边是曲折回廊,中间一大块空地,是给百官举行典礼用的。正殿中央,有一座高大的刘安铜像,他手持书卷,眼望前方,神态安详,显示出儒雅的文人气质和飘逸的仙风道骨。
过后院不远的山上,有一座三层八角形的升仙台。相传刘安长年修炼,终于在他58岁那年,朝廷要抓捕他时升仙而去。他剩下的几粒仙丹被身边的鸡狗啄食,也跟着飞升而去。
导游边走边解说,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是个了不起的人,既是思想家,又是文学家,还是发明家。他痴迷道教,一心求仙,炼丹中竟然发明了豆腐;他以艾火让空蛋壳浮升,是世界上最早的热气球试验者。只是如此卓越之人,居然还是个野心家,他图谋篡夺帝位,历时约20年,最后失败自杀。
他不是成仙了吗?我惊讶地问。您还真信他成仙了呀?导游看我一眼,笑了,这只是人们对他的同情和祝愿。
想不到文采斐然、一心向道的淮南王刘安,还是个图谋造反的人。而刘安的父亲刘长也因谋反败露,绝食而亡(一说被活活饿死)。这一切实在令人瞠目、无语。
刘安真的要谋反吗?导游笑答,《史记》和《汉书》都有记载,写得清清楚楚呢。
刘安为什么要谋反?动机是什么?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淮南王不挺好的吗?空闲时间编编书、炼炼丹,不是挺惬意的吗?志趣所在,乐在其中啊!再说刘安像是图谋帝位之人吗?他追求的是得道成仙吧?
或曰为父报仇,也许有些道理。可是换个角度想,正因为先父谋反失败在先,更应该警钟长鸣、如履薄冰、不敢造次吧?怎么反而言行轻薄,动不动就想谋反一下?他不知道这是要杀头灭族的事吗?
就算刘安昏了头要谋反,有必要准备一二十年?他不知道夜长梦多、人多口杂吗?以刘安的智商,真的会不知道?
我在惊讶、遗憾之余,越想越不合情理。这究竟怎么回事呢?
在返程的旅游大巴上,这个问题一直在脑海里盘旋。
突然,脑海中一道电光石火:被谋反。
对,刘安是被谋反了。也就是欲加其罪,何患无辞。
再联系到汉武帝(前156—前87)当时正施行“推恩令”,着力削藩,以巩固中央集权。削藩就是要削弱地方王侯的势力,刘安当然是不愿意削藩的,这不更能说明问题了吗?
所以刘安谋反,很大可能是冤枉的,是“被谋反”了。这样,许多疑惑就能迎刃而解了。
至于史书记载,正应了那句话: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
然而——可恨、恼人的然而——也有可能,还是我错了。
刘安确实要谋反。是我低估了人性的复杂性,社会的复杂性。
只因为,刘安身居王位,长期高高在上,门客多时达两千余人。门客者,为博主子青睐,常常阿谀奉承 、一片赞歌。加上身边渴求富贵的亲友团的常年聒噪,刘安难免偏听偏信,迷失自我。久之利令智昏,贪心渐起,野心难抑,甚至狂妄地认为:大汉天子,舍我其谁(刘安为汉高祖之孙)? 黄口小儿,也配我拜(刘安为汉武帝之叔)?
如此飘然膨胀的刘安,不也是极有可能的吗?
这样一来,淮南王刘安谋反,真的是个扯不清的历史悬案了。
回望越来越远的八公山,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感慨颇多。卓卓刘安,煌煌《淮南子》,居然蒙上这么一层历史的阴影。惜哉。